书迷阁

书迷阁>逍遥四公子 > 第1935章 这四个字比圣旨还好用(第1页)

第1935章 这四个字比圣旨还好用(第1页)

“王爷,下官承认这次有公报私仇的嫌疑,可下官发誓,绝对是以案子为重,绝对没有轻重不分,请王爷明鉴。”

宁宸看着他,目光如炬。

黄梓谦被看的心里发毛,再次说道:“王爷,下官发誓,是有借机恶心梁世昌的想法,但绝对没有公私不分。”

宁宸摆摆手,“人之常情!本王是在想,就目前而言,你必输无疑,那梁世昌后面的势力绝非你能抗衡,你却选择跟他硬刚,底气是什么?”

黄梓谦俯身道:“不敢欺瞒王爷,下官没有底气,只有。。。。。。

夜风穿林,簌簌如语。断桥残雪早已消融,唯余青石斑驳,映着天边初升的月牙。苏挽晴立于桥心,伞未收,衣袂轻扬。她望着水中倒影,那张脸依旧清冷如霜,却不再有十年前的孤绝。她的目光缓缓移向桥栏上那一行刻字??“勿忘沈砚”。指尖抚过,温热自心头泛起,不是痛,而是释然。

她没有回头,也知道身后有人来了。

脚步声很轻,像是怕惊扰这春夜的静谧。来人停在三步之外,单膝跪地,声音低沉却坚定:“先生,北境传来消息,冰原裂隙再度扩张,洞窟深处传出钟鸣七响,与《归墟志》所载‘新火将燃’之兆完全吻合。”

苏挽晴闭目片刻,识海中金焰微动,似有所感。“钟声不是来自地下,”她轻声道,“是心灯塔的共鸣。有人在用记忆点燃火种,试图接续我们未竟之路。”

那人抬起头,正是当年随她奔赴荒漠的亲传弟子之一,如今已执掌铭心阁外务,名为陆昭。他眉宇间隐有忧色:“可心灯塔自关闭南门后便沉寂已久,群识之网也因过度燃烧而断裂大半……谁还能唤醒它?”

“不是谁。”苏挽晴睁开眼,望向北方天际,“是‘他们’。那些曾献出记忆的人,他们的意识并未真正消散,只是沉睡。当信念足够强烈,便会自行复苏。”

陆昭怔住:“您是说……有人正在重走七情试炼?”

“不止是试炼。”她转身,目光如炬,“是在重建仪式??但这一次,目的不是开启归墟,而是彻底焚毁它的根基。”

话音未落,远处山巅忽现一道金光,划破夜空,直坠心灯塔旧址。紧接着,大地轻颤,仿佛某种古老脉搏重新跳动。苏挽晴袖中金戒微微发烫,竟自动浮现出一行细小符文:**“第八关,已启。”**

陆昭脸色骤变:“镜渊……真的存在?”

“我一直以为它是幻象。”苏挽晴低声,“可现在我明白了,镜渊不是试炼的一环,而是铭魂者最终的觉醒之地。它不考验情感,只映照真实??你是否愿意承认自己也曾懦弱、也曾逃避、也曾为私欲动摇?唯有直面这些,才能挣脱轮回的锁链。”

她顿了顿,抬手掐诀,一道金焰自指尖飞出,化作信鸽形状,掠空而去。“通知其余三位执事,即刻召集所有曾参与群识之网者,无论身在何方,三日内必须回归铭心阁。这不是命令,是邀请。”

“邀请?”陆昭不解。

“因为我们不能再以‘守护’之名要求牺牲。”她缓步下桥,伞尖点地,溅起一圈水花,“我们要让他们自愿选择是否再次点亮心灯。若无人响应,那说明世人已不愿再背负这份沉重;若有,则证明光明仍在传递。”

三日后,焚心谷外,陆续有身影踏雪而来。

有的拄杖蹒跚,是昔日长老,修为尽失却眼神清明;有的披麻戴孝,是从战场归来的弟子家属,愿以亲人遗忆为薪;更有远在江南的平民百姓,手持一方布帛,上书一段平凡往事:“吾儿五岁病逝,临终笑曰:娘,天上星星亮,像你眼睛。”他们不懂修术,却愿将最深的情感投入火中,只为换取一方安宁。

苏挽晴立于塔前,静静看着这些人一一登记姓名,割取记忆片段封入玉简。没有强迫,没有誓言,只有沉默的递交与轻轻一句:“请替我照亮前路。”

第七日正午,心灯塔再度燃起。

这一次,火焰不再是单一金色,而是七彩流转,如同万千心灵交织而成的星河。每一盏灯亮起,都伴随着一声低语、一段回忆、一次哽咽。整座山谷回荡着不属于任何个体的声音,却又属于所有人??那是集体意志的共鸣。

苏挽晴盘坐塔顶,双手结印,引导这股力量缓缓注入识海。刹那间,她看到了无数画面:

一个少年在暴雨中奔跑,只为给病母带回一碗药汤;

一位女子在战火中抱着婴儿跃崖,嘴里哼着摇篮曲;

一名老匠人临终前将毕生技艺刻满石壁,最后一笔写的是“传之后世,莫负光阴”;

还有沈砚,在皇陵密道口回眸一笑,眼中无悔。

这些记忆并非强大,也不惊艳,却坚韧如藤,缠绕住她几乎熄灭的信念。
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她喃喃,“真正的净火,从来不是来自天赋或血脉,而是人心深处不肯屈服的那一念善。”

就在此时,塔底忽然传来异动。

守塔弟子急报:“有一少年闯入祭坛范围,自称来自极北冰原,手中握着半枚铜铃!”

苏挽晴起身,亲自迎至塔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