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不敢上前,只远远跪下。
老者停下琴,抬头望她一眼,微笑道:“你也来找真相?”
“是。”少女哽咽,“可我发现,每揭开一层,下面还有十层。我们真的能走到尽头吗?”
老者轻拨琴弦,反问:“你知道《凤鸣录》最早那一版,写了多少字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三千六百二十一字。”他说,“现在呢?”
“数不清了。”
“对。”老者点头,“因为它已经不属于一个人了。它属于所有追问过、怀疑过、记录过的人。真相从来不是一个终点,而是一条路。你走得越远,它就越长。”
他站起身,将三弦琴放在石上,转身走入林中,身影渐渐消失在雨雾里。
少女拾起琴,发现琴腹内刻着一行小字:
**“我不是作者,我只是第一个读者。”**
她泪流满面。
多年后,她在自传中写道:
>“那天夜里,我终于明白,刘仁并没有被困在他写的书里。
>是我们所有人,一起把他救了出来。
>而真正的自由,不是逃离故事,
>是让故事不断生长,直到容纳所有的光与暗。
>当每一个人都敢写下自己知道的那一小部分真实,
>黑暗就再也无法合拢。
>那些沉默的,终将发声;
>那些被抹去的,终将归来;
>那些以为早已结束的,其实才刚刚开始。”
雨还在下。
传书堂的长明灯依旧不灭。
香案上,《凤鸣录》最新版本静静摊开,书页翻动间,露出一段新加的跋文:
>“本书仍在写作中。
>若你手中有未说出的故事,
>请寄往洛阳碑林东侧第三棵槐树下暗格。
>收件人:
>所有等待被听见的灵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