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2章“衣锦还乡”
从15号到18号,尉来的订单增长率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般,快速的增长,部分之前日均约20辆的门店,单店日订单直接破百,提车周期从一周延长至一个月。
订单的激增,使得销售的话术都变了,重点强调起电车的体验以及油车的价格,广告牌三年油费对比燃油车会节约多少钱,这部激增的订单,绝大部分都是之前中意燃油车的用户。
火爆的场面,不仅仅只表现在终端门店这边,尉来位于甬城梅山岛的总部,一排排大卡车,排着队提车的经销商根本没有过年的概念。
部分财力有限的中小经销商,为了多拿一些车,都需要短期借贷提车了,星河与星途,经销商提车的价格在9万元至9。2万元不等,虽然降价了,但这种走量型又不愁卖的车型,利润还是较为可观的。
一辆车的毛利润依旧能接近于8000元,激增的订单,完全能够覆盖住当前短期借贷的成本。
火爆的场面,让燃油车企业有些失措也属于正常,关键是这会儿正值过年期间,在尉来突发式的主动降价面前,集团内部的决策也受到了影响。
檀锦程这边则是懒得管他们,在国内要想投诉尉来倾销,肯定是不可能成立的,他要防着的是合资企业在欧洲市场对他们进行投诉。
欧盟区当初借助于环保的借口,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犹如一场妥妥的阳谋,然而十几年下来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,跟他们想象当中的远不一样。
特斯拉的崛起他们还能够接受,毕竟北美地区就这么一家成气候的,然而zg企业的发展,则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,尤其是近三年。
不只是尉来,byd,吉利等等传统企业的成长速度,大大小小的新势力品牌,做到了百齐放的程度,尉来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。
玩不过了,那就得想点其他的办法,李响去欧洲考察期间,就听到过关于欧盟对于c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限定传闻,简单来说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不能低于某一个价格,这个价格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。
欧盟地区试图通过限价的方式,来限制我们在成本上的优势,不至于对欧洲传统车企造成更大的冲击。
“咱们也没打算跟他们打价格战,你那个就是注意一下这些合资品牌的动向就行了,另外今年开始咱们也要开发除欧洲区以外的市场了。”
出海是尉来的战略,但尉来从来没有想过以低价“倾销”的方式去攻点市场,没有必要把自己产业链的优势去补贴海外用户,既然都是汽车强国了,那观念上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。
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,是国内车企最大的优势,他相信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用户,不可能会无视这些优势,更何况再怎么限价,我们成本上的优势,也能够做到比欧洲车企以更便宜的售价获得利润。
真实的消费者,他们只会从产品本身去选择,这一点全世界通用。
“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准备了,欧盟地区最近吵得很厉害,主要是他们内部的意见都不统一,目前来看真正推动的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,老板你说的这点倒确实有可能成为导火索。”
长期坐镇海外的于利国,对于zz上的敏感程度应该是尉来集团里最高的,把他放在海外坐镇主要也是出于这点需求,在当前的环境之下,各国之间的贸易老实说产品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了。
“大众他们不同意的吧?”
按照2022年欧盟市场的分析,国内出口欧洲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在2。8万欧元至3。2万欧元之间,不足欧洲本土企业的一半。
纯电型汽车,平均售价是在3。2万欧元左右,拿尉来在欧洲市场的两款主流车型et5与es3来说,2022年在欧洲市场的平均售价分别为3。8万欧元以及4。7万欧元。
折合成人民币,全年约合27万元以及33万元平均售价要远高于国内售价,但这个售价相对于欧洲本土纯电车型平均5。6万欧元的售价,依旧竞争力十足。
哪怕是特斯拉,其两款车型平均4。5万欧元与5。2万欧元的售价,也比欧洲本土车企更具竞争力,即使是算上关税以及海运成本,欧洲地区的毛利率也是要高于国内的。
这买卖做得很舒服,但同时也让欧洲本土车企以及各国zf很不舒服。
“是的,大众,宝马这些德国企业不太同意这个方案,另外欧洲地区的消费者也意见很大。”
限价政策,说白了是各国之间的博弈,这其中也包括欧洲地区的消费者,例如大众的id3,在国内的平均售价差不多在15万元左右,而在他们本土,售价区间则是在30万元。
这就让德国地区的消费者很是不满,同款车型在本土居然还要贵一些,这谁受得了?
“能理解,法国与意大利的车企,在我们这边已经快没市场了,对产业链的依赖也要更小一些,他们肯定是要闹上一闹的,就像是我们之前喷特斯拉一样。”
吵得最凶的雷诺等企业,在国内都快被遗忘了,得罪了也就得罪了,而大众宝马等企业,其在华销量占据着全球销量30%的份额,同时还要依赖于我们的电池产业链,当然不想轻易得罪我们。
“最终肯定是会通过的,就是具体的起售价不知道,不过问题不大,到时候我们在欧洲地区的本土化工厂也有了,我们该拿的补贴同样不会少,不过还是积极开拓一下其他的市场吧。”
由于海外数据表现亮眼,尉来海外事业部也升级为海外分公司,负责全球范围之内的汽车出口业务,按照计划,今年尉来主要开拓的市场是中东市场以及澳洲市场。
这两大地区,最大的好处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,在政策上要宽松很多,2022年开始也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,名爵,奇瑞等品牌在中东地区的渗透率已经很不错了。
中东等国在新能源汽车上,推出了组合政策,包括免费注册,充电费用减免,关税调整等等,一系列的激烈政策让中东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激增。
而澳洲,同样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,论市场规模,这两大地区也是不小的,全年百万辆以上的市场规模,只要拿下其中一定的份额,都是一个不小的突破。
最为关键的,这两大地区的用车偏好,与国内有些类似,以suv与皮卡为主的,中东地区的消费者尤爱中大型suv和皮卡,这两大板块业务,尉来都有一定的优势。
2023年,尉来计划将出口提升至40万辆,其中澳洲与中东是重点,出口模式也从欧洲地区的纯电单一市场驱动,转向多区域,多动力类型,多生产基地协同的模式。
欧洲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对冲政策风险,南美,东南亚等地区依托于宝腾还有当地车企的渠道,在车型创新与产能转移上实现增长。
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区,则是以新能源转型为契机,拓展新兴市场,未来技术迭代与区域深耕将成为持续扩张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