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影视编辑器 > 第168章 外放为官(第1页)

第168章 外放为官(第1页)

隆庆元年的春天,本该是万象更新的时节,然而紫禁城内的气氛却格外凝重。

宫墙内的积雪虽已消融,但朝堂上的寒意却比严冬更甚。

新帝朱载?端坐在乾清宫东暖阁的龙椅上,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。。。

天津外海的风浪在春日午后显得格外温柔,阳光洒在“忠魂未远”号铁灰色的甲板上,映出斑驳光影。那艘小艇早已返回旗舰,青衫使者递交的木匣却如惊雷般震荡着大明官场的神经。自乾清宫圣旨颁下七日后,南澳岛的消息尚未传回,而京城内外已是暗流汹涌。

紫禁城东六宫深处,李妃被软禁于冷香阁,门窗皆钉死,仅留一扇小窗递送饭食。她倚窗而坐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。三日前,一名小太监借送药之机塞来一张字条,上书:“影组已查至慈航会账册,速毁西山别院密室。”她当晚便命心腹焚毁所有信物,却不料火光引来巡城御史夜查,当场起获半烧残卷??正是与英国公弟往来的密函副本。

与此同时,兵部衙门连夜查封前任侍郎府邸,在地窖中掘出一封密封铜管,内藏《川陕布防虚实录》,详载各关隘驻军轮换周期、粮草储备位置,甚至标注了若干可由山道偷袭的薄弱点。更令人震骇的是,图中标记竟与同源舰队截获商船上的密信内容完全吻合。

陈济安并不知晓这些朝堂剧变。此时,他正立于南澳造船工坊的高台之上,望着工匠们将第一根西洋式龙骨嵌入船体。这艘新舰命名为“薪火号”,全长六十丈,双层炮甲板设计,计划装配二十四门佛郎机炮,全船以铁皮包覆关键部位,仿照葡萄牙“卡拉克”战舰改良而成。主持建造的是原澳门葡馆技师安东尼奥,此人因不满葡萄牙总督私通倭寇,愤而投奔同源舰队,带来全套造船图纸与火器铸造工艺。

“先生,这是今日从澳门传来的消息。”陆昭快步走来,递上一封蜡封密信,“葡萄牙商馆愿以二十门青铜炮换取五年内东南航线保护权,并提供两名光学专家协助改进望远镜。”

陈济安接过信件,目光沉静:“答应他们,但附加一条:所有技术人员必须签署‘星舟誓约’,不得泄露舰队核心机密,违者依军法处置。”

陆昭点头记下,又道:“另有一事。昨夜嵊泗哨站发现一艘无旗渔船,船上五人皆穿明服,却操闽南口音。搜身时在其贴身衣物夹层找到一枚铜钱,背面刻有‘保宁’二字。”

“保宁?”陈济安眼神一凛,“四川那个保宁府?”

“正是。”陆昭展开地图,“我们推测,这是西南叛党派往沿海联络走私渠道的信使。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兵部文书已被查获,仍在按原计划行动。”

陈济安踱步片刻,忽然下令:“立即调集两艘快艇,伪装成走私船沿闽浙交界游弋,放出风声说有批‘红夷火药’即将运抵台州湾。我要让他们自己跳出来。”

三日后,台州湾外海浓雾弥漫。两艘改装渔船缓缓航行,船舱内暗藏十二名精锐射手,甲板上堆满标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徽记的木箱。午夜时分,果然有三艘黑帆船悄然逼近,为首者手持火把高呼:“可是马老爷的人?货到了吗?”

话音未落,埋伏已久的同源舰队主力从雾中杀出,九艘战船呈半月阵型包抄而来。“忠魂未远”号主炮齐发,两轮齐射便击沉敌方旗舰。残余船只试图逃窜,却被快艇用钩索缠住船舵,逐一登船擒获。

审讯结果令人脊背发凉。俘虏供认,他们是受“川中义士会”派遣,专程前来接应一批军火,用于五月端午在成都发动兵变。该组织已在当地收买绿营参将两名、守备四员,约定届时打开城门,迎接由云南入境的“天助军”主力。而所谓“天助军”,实为缅甸东吁王朝派出的一支边军,打着“护送真命天子还朝”的旗号,意图扶持傀儡政权割据西南。

“这不是单纯的内乱。”陆昭在军事会议上沉声道,“这是外敌勾结宗室、勋贵、边将三方势力,策划多年的大阴谋。若非苏宁大人早布星斗航路,我们根本无法提前察觉。”

陈济安站在沙盘前,手指划过长江上游流域:“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举事之前,切断这条链条。我决定亲自带队深入四川,查明‘义士会’总部所在,并设法策反部分被胁迫的军官。”

“太危险了。”老者劝阻,“您是同源舰队统帅,一旦落入敌手,整个事业都将倾覆。”

“正因为我是统帅,才更要亲临前线。”陈济安淡淡一笑,“苏宁老师能以文官之身潜伏同源号十年,我为何不能走一趟蜀道?况且……”他取出影视编辑器,“这东西不仅能记录真相,还能制造‘假象’。只要运用得当,或许不费一兵一卒,便可瓦解敌胆。”

四月十七,化名为“林掌柜”的陈济安率十二名精干属下沿赣江入湘,再经沅水溯流而上,穿越武陵山脉进入贵州境内。他们携带伪造的盐引与药材商凭,沿途贿赂驿丞、贿赂巡检,终于在五月三日抵达重庆府。

此时,成都方面已开始大规模调动兵马,借口“剿除白莲余孽”,实则秘密集结于城郊大营。陈济安通过早年苏宁留下的地下联络网,联络到一名曾在都察院任职、后贬为巴县典史的旧吏。此人提供关键情报:保宁府确有一处隐秘军械库,藏于嘉陵江畔悬崖洞窟之中,由退役千户带三百死士看守,每月十五接受补给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位典史透露:“慈航会”在川中另有分支,名为“归元堂”,表面行医施药,实则操控民间舆论,散布“天命更迭”谣言,煽动百姓对朝廷不满。其首领自称“紫微真人”,精通星象占卜,常出入藩王府邸,极受某些宗室子弟崇信。

陈济安当机立断,决定兵分两路:陆昭带人潜入保宁,摧毁军械库并截获运输路线;他自己则乔装道士,混入归元堂,直面“紫微真人”。

五月十日夜,重庆城外一座破庙中,烛火摇曳。陈济安披发跣足,手持桃木剑,口中念念有词,正在为一名“病重孩童”作法驱邪。围观百姓见他举止奇特却言语恳切,渐渐信以为真。就在此时,一辆青帷马车缓缓驶来,车帘掀开,走出一位鹤氅星冠的老者,身后跟着八名童子。

“这位道兄法力高深,贫道佩服。”老者拱手,“不知师承何门?”

“玄门散修,无门无派。”陈济安还礼,“只知天地有正气,不容妖氛乱人间。”

两人交谈数语,彼此试探。最终,“紫微真人”邀请陈济安前往归元堂讲经三日。陈济安欣然应允。

归元堂位于城南深巷,占地十余亩,屋舍俨然,药炉飘香。堂内设有讲坛、藏书阁、斋堂与静室,每日吸引数百信众前来听讲。陈济安很快发现,这里不仅传播谶纬之说,更有专人记录各地灾异、民变、官员贪腐案例,汇编成册送往未知之地。

第五日黄昏,他在藏书阁暗格中找到一本《天运策》,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:

>“岁在万历二年,荧惑守心,帝星黯淡。

>蜀地龙脉复醒,金牛道开,天府将迎真主。

>徐氏之后,当继大统,重立海权,通西域,制南洋……”

徐氏?陈济安心头巨震。难道他们想拥立徐敬甫的后人?

正当他欲继续翻阅时,门外传来脚步声。他迅速将书放回原处,转身迎出,正撞上“紫微真人”。

“林道长好雅兴。”真人眯眼笑道,“可惜此阁藏书多涉禁忌,非诚勿扰。”

“惭愧。”陈济安低头,“我只是好奇你们所说的‘新朝气象’究竟为何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