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我在古代锔瓷暴富 > 115(第1页)

115(第1页)

清明时节,细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,如丝如缕,缠绵不断。

那细密的雨丝宛如天地间最灵巧的织女手中的丝线,于苍穹与大地之间编织出一张朦胧的灰色纱网。

浓重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青山,将原本清晰的黛色轮廓完全吞噬,只余下一片混沌苍茫的迷蒙之景。

湿润且微凉的空气中,泥土特有的腥气与新抽嫩芽的青草清香相互交融,却又被那若有若无、挥之不去的纸钱焚烧的烟味所浸染。

这种独特的气息,既带着对逝者的哀思,又蕴含着春日蓬勃的生机,在清明时节的空气中缓缓弥漫开来。

莫家祖坟坐落于浮梁城北边一座山丘的半山腰处。

据当地风水先生所说,此处地势藏风聚气,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,因而成为众多浮梁人祖祖辈辈安息的长眠之所。

苍劲挺拔的松柏犹如沉默而忠诚的卫士,环绕守护着世代长眠的英灵。被雨水浸润过的青石板小径泛着幽暗的光泽,湿滑而光亮,蜿蜒向上延伸,通往那一份沉甸甸的肃穆与庄严。

普通人家对祖坟的选址并不十分讲究,只需在山间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安葬之地即可。

而那些富贵人家,或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——比如莫家,则不仅会精心挑选风水宝地,还会在祖坟旁修建专门的祠堂。

莫家祠堂规模虽不算宏大,但因年久失修,早已无人专门看管。就连祖先的牌位平日里都被带回老宅,供奉在小祠堂内,只有在清明祭祖这样重要的日子,才会被郑重其事地请出来,安放在先祖们当年精心建造的真正祠堂里。

“我跟你大哥商量过了,等过了南江夏祭,待到秋季窑务司清闲时节,就找工匠把咱家这祠堂好好修缮一番,再雇个专人日日看守。”

莫老爷子一边用清水洒扫祠堂地面,一边对莫失让等人说道。

此时莫失让和莫少谦正在清理屋顶积年的蛛网。

莫少谦站在叠放在桌子上的椅子上,许是位置太高没听清祖父的话,一言不发。莫失让低声应了一句,便继续埋头干活。

倒是正在扫地的莫恋雪冲着莫惊春撅了撅嘴,小声嘀咕道:“老宅的人都搬到府城去了,这边要是雇个人,最后还不是要我们来照看?这不是存心给我们找麻烦嘛!”

莫惊春听后忍不住捂嘴轻笑,旁边拿着抹布擦拭供台的刘氏连忙伸手制止两个女儿,还不忘紧张地留意莫老爷子是否注意到这边的动静。

莫家虽然在浮梁是个罕见的姓氏,但并非只有莫家老宅莫老爷子这一枝人。

早在天青釉水配方失踪的那一代,莫家就经历了分家之变,当时甚至闹得很不愉快。虽然莫老爷子这一支继承了莫家世代相传的制瓷手艺,其他两房分得了更多银钱,但分家后各房的日子都大不如前。

到了莫老爷子这一代,因莫家获得了“官”字号的殊荣,其他莫氏子孙便纷纷前来攀附,都想分一杯羹。

莫老爷子怀着壮大莫家、担当大家长的抱负,决定趁今年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,将分散的莫家人心重新聚拢起来——他特意邀请了那些早年分出去、如今尚在浮梁或浮梁周边生活的莫氏族人一同前来祭祖。

然而在筹备祭祖的实际工作中,莫老爷子既不好意思使唤其他族人,又不舍得花钱雇人帮忙,最后只能让老宅二房和三房的家人亲自动手操办。

多干些活计总归累不死人,况且这还是为“传说”中的祠堂出力。

莫失让和刘氏在来之前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,再三强调此次清明祭祖活动的重要性,要求全家人务必确保祭祖仪式圆满完成。

“树大分枝是常理,每年也就这么一两次祭祖机会。你祖父也承诺过以后会雇人打理,这应该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亲自动手了。”

“多干点活没什么,给自家祖宗干活能积福报,左右不过是两三天的事。”

在莫失让和刘氏的反复叮嘱下,莫惊春三兄妹都认真应承下来。

祭祖当天,一切进展得颇为顺利,直到前往祖坟祭拜时出现了意外状况。

按照莫氏祖传的族规,女眷祭祖时需止步于祠堂,不得踏入坟山半步。刘氏已经领着莫惊春和莫恋雪转身准备下山,然而莫失让却一反常态,突然伸开手臂拦住莫惊春,语气坚定不容置疑:“阿春也一起去祭拜。”

他的目光扫过族中几位面露疑虑、与莫老爷子年纪相仿的族人,最终落在莫老爷子身上,声音温厚却字字清晰:“我家阿春复原了失传百年的天青釉,这可是为莫家光耀门楣的大功!此次祭拜,这等大事理应由她亲自告知先祖。先祖泉下有知,只会欢喜欣慰,怎会怪罪?”

这番话中,既有打破陈规的决断,更饱含着对女儿成就的无限骄傲,掷地有声,令人动容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