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色澄澈如琉璃,阳光穿透云层洒落,将广袤海面染作深浅交错的蓝??近岸处是透亮的浅碧,延至远方渐变为深邃的靛青。微风徐来,水面泛起细密银纹,宛如无数鱼鳞铺展,又似轻柔丝绸被无形之手抚出涟漪。
波纹。。。
夜色如墨,浸透终南山巅。风停了,松林不再低语,唯有那口醒钟静静悬于月光之下,铜镜般的表面映出半轮残月与一片星河。钟腹中浮现出的古篆“史非一家之言,乃万姓共鉴”,仍如烙印般刻在天下人心头。可就在这万籁俱寂之时,钟身忽然轻震,一声极细微的嗡鸣穿透云层,似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。
林素衣立于共忆堂幽忆墙前,指尖尚留着那枚晶莹玉莲花瓣的余温。她闭目凝神,体内原初记忆核心缓缓流转,如同地下九层大殿中的文字之河,正被无数真实之声不断冲刷、澄清。然而,那一夜苏婉儿墓中破石而出的忆莲花株,却始终盘踞在她的意识深处??那朵花不只是记忆的化身,更像是一扇门,通往一段被刻意掩埋千年的真相。
陈知远自那晚跪倒在花前,便再未执笔写《百姓春秋》。他日日守在终南山下,亲自照料那株玉莲,仿佛它是苏婉儿最后的气息。他曾对林素衣说:“我原以为我在记录历史,如今才知,我只是她手中的一支笔。”他的声音平静,却藏着深不见底的痛悔与顿悟。
而此时,一道银光自太湖方向疾驰而来,划破长空。那是承忆盟特制的记忆信鸢,以忆莲丝为线,心镜璧为眼,专用于传递无法口述的隐秘信息。林素衣伸手接住,信鸢化作一片薄如蝉翼的纸页,在掌心自行展开,浮现一行流动的文字:
>“黑脉已入主龙脉水道,噬忆莲根系直抵长安地宫。复序会借‘天罚’之名,引疫气逆流,欲污共忆堂根基。”
她瞳孔骤缩。龙脉水道乃长安城命脉,自秦汉以来便由秘术师以灵符镇压,防止邪祟沿地下水脉蔓延。若噬忆莲真已侵入其中,意味着虚假记忆将随饮水渗入百姓梦境,悄无声息地重塑他们的认知。更可怕的是,“天罚”之说已被广泛传播,民间已有孩童唱起童谣:“忆莲吸魂,白骨生尘;共忆成灾,家国难存。”
林素衣当即召来银针医者十二人,命其潜入地下暗渠,沿水道布设“清音结界”。此结界以真实讲述为引,每百步需有一人诵读一段确凿无误的往事??或农夫记渠、或工匠铭器、或妇人述疫中救亲之事。唯有如此,方可压制黑气蔓延。
与此同时,她亲赴北方劳改营,查看那些曾在复序会受训的伪承忆者。赎忆碑林已初具规模,石碑林立,字字泣血。一名年仅二十的青年跪在她面前,双手颤抖:“我从小被告知,我的曾祖父平定了‘南疆妖教’,拯救了三十六州。可当我来到这里,翻阅旧档,却发现那场战争根本不存在……所谓的‘妖教’,只是一群信奉自然轮回的山民,因不肯纳粮而遭剿杀。”
他说着,泪水滚落碑面。刹那间,碑上刻字微微发亮,一朵小白花从石缝中钻出,轻轻摇曳。
林素衣蹲下身,轻抚碑文:“你不是罪人,你是第一个醒来的人。”
她转身下令:将所有赎忆碑拓片送往各地学堂,作为“辨谎教材”。并宣布新律??凡自愿揭露自身虚假记忆者,可免刑罚,且其真实经历将录入《百姓春秋》附录,题为《迷途录》。
消息传开,举国震动。越来越多曾坚信自己家族荣耀的人开始怀疑。有人焚毁祖传战旗,有人砸碎朝廷赐匾,更有甚者,徒步千里前来赎忆碑林,只为亲手刻下一句“我曾说谎”。
就在局势渐稳之际,南方传来急报:一座小镇整夜无人入眠。居民齐聚祠堂,声称听见空中有歌声,歌词竟是他们从未学过的曲调,旋律哀婉凄厉,听者无不心神恍惚,次日竟集体遗忘昨日所言。
林素衣闻讯即行。她携盲童承忆者同行,因其感知不赖双目,反能窥见常人不可见之记忆波动。抵达小镇时,只见祠堂外遍地忆莲枯萎,唯中央一株通体漆黑,花蕊中悬浮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铃,形制竟与苏婉儿墓中那枚惊人相似。
“这不是普通的噬忆莲。”盲童低声说,“这是‘回响莲’??它不制造谎言,而是放大人心中最深的恐惧,让过去最不愿面对的记忆反复重演。”
林素衣走近黑莲,手掌覆于花叶之上。刹那间,万千画面涌入脑海:战火焚村、亲人相残、饥荒易子而食……这些并非虚构,而是此地先辈真实经历过的苦难。只是历代族长皆下令封存,禁止后人提及,久而久之,这段历史被集体压抑,成了“不该记得的事”。
正因如此,复序会才能趁虚而入,以“回响莲”激活这些被埋葬的创伤,再嫁接虚假解释??譬如宣称这一切皆因“祭祀忆莲不诚”所致,唯有回归“正统礼仪”方可解脱。
林素衣当即命人召集全镇老少,于祠堂前设坛。她请出三位最年长的老人,分别讲述那段被封锁的历史:如何因官府强征粮草导致饥荒,如何被迫以人为粮,又如何立誓永不提起以免后代背负罪孽。
随着讲述深入,枯萎的忆莲竟渐渐复苏,白光自地面升起,层层包裹黑莲。最终,那枚铜铃轰然碎裂,化作铁砂洒落。
“你们没有错。”林素衣站在众人面前,声音清澈如泉,“记住痛苦,不是为了沉沦,而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。真正的洁净,不在焚毁记忆,而在直面它。”
当晚,小镇重归宁静。孩子们第一次在梦中看见祖先的脸,并听见他们说:“我们对不起你们,但也希望你们原谅我们。”
数日后,林素衣返回长安,却发现共忆堂门前聚集大批百姓,神色惶恐。原来昨夜子时,忆莲齐开,天幕投影竟出现一幅诡异景象:一位身穿龙袍的帝王立于高台,身后万民跪拜,口中齐呼“永续正统”,而台下堆满书籍,火焰熊熊燃烧,书页上赫然写着“共忆”二字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,许多人在梦中也见到相同场景,醒来后竟对共忆堂产生莫名敌意,称其“扰乱天序”。
陈知远迎她入内,面色凝重:“这不是普通幻象。这是‘集体预演’??复序会正在尝试塑造一种新的共同记忆,让他们尚未做的事,提前成为‘既定事实’。”
林素衣沉思良久,忽道:“我们必须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??举办‘未来追忆大典’。”
众人愕然。
她解释:“既然他们能用虚假记忆影响未来,我们便以真实想象反击。邀请所有人讲述他们希望百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模样??不是预言,而是愿望。让亿万人心中的善念汇聚成河,提前注入忆莲系统,形成对抗‘伪未来’的屏障。”
计划迅速推行。短短半月,全国各地掀起“写给未来的信”热潮。孩童画下无战之城,老人写下子孙和睦之家,工匠描绘机械助耕之景,商旅畅想万邦互通之路。这些信件被投入特制的“时光瓮”,埋于共忆堂地基四周,瓮外缠绕忆莲花藤,每日由专人诵读部分内容。
奇迹发生了。当第三万个愿望录入完毕,某夜忆莲再度盛开,天幕投影不再是混乱幻象,而是一座浮空之城,街道由记忆铺就,桥梁以故事连接,城中心矗立一座图书馆,门楣上写着:“此处收藏的,不是过去,而是可能。”
这一幕持续整整一夜,全城百姓仰望流泪。连原本持疑的老儒也叹道:“原来历史不止回头望,还能向前走。”
然而,胜利的曙光背后,阴影仍在蠕动。
某日凌晨,银针医者急报:终南山龙脉源头发现异变。一股黑色雾气自地底喷涌,所过之处,忆莲尽数凋零,土壤干裂如骨。探查者带回一块石片,上面残留着古老符文??正是千年前初典阁禁术“断忆诀”的残章。
林素衣立刻意识到:复序会的目标从来不是控制现在,而是斩断未来与过去的联系。一旦“断忆诀”完成,人类将彻底丧失传承能力,每一代人都如初生婴儿,只能依赖权威灌输“正确”的历史。届时,所谓真相,将完全由掌权者定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