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逼我上梁山,你有这个实力吗? > 第477章 秦桧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2更(第2页)

第477章 秦桧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2更(第2页)

>“吾女赛玉亲启:

>

>若你见此信,说明我终究未能亲手交予你真相。

>

>《江南义士录》并非我一人所绘,而是百余名志士接力而成。每一笔,皆以性命为墨。所谓‘真图’,从来不是一张纸,而是千千万万不愿低头的灵魂。

>

>至于我是否背叛梁山……答案不在别处,只在你心中。若你举义只为复仇,则我确曾动摇;若你为民而战,则我从未背离。

>

>记住,真正的忠义,不在名册之上,而在你脚下走过的每一寸土地,在你救下的每一个百姓眼中。

>

>父字,十九年前秋夜。”

鲁智深读罢,久久无言,终将信收入怀中,仰天长叹:“原来如此……戚兄,你早就算到了今日。”

他连夜赶回梁山,却发现营地气氛异常紧张。几名新投奔的流民被扣押在侧帐,据报携带伪造的“义士录”抄本,企图混入核心层。审问之下,那人竟痛哭流涕:“我是湖州张秀才,三年前因上书弹劾税吏被通缉,家人尽数惨死。我只想找个安身之所,哪知刚到就被抓了……这抄本是从一个乞丐手里买的,他说只要拿着它,就能找到戚小姐……”

戚赛玉闻讯赶来,亲自查看那本名录,顿时瞳孔收缩??字体酷似父亲手迹,内容却多有篡改,甚至加入了几个早已投靠蔡九的奸细名字!

“是陷阱。”她冷冷道,“有人在利用《义士录》的名声,制造混乱,分化我们。”

鲁智深此时赶到,将戚元朗遗书递上。戚赛玉颤抖着手展开,一字一句读完,泪水终于滑落。但她很快拭去,抬头望向众将:“从今往后,不再依赖任何名单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寻找过去的忠良,而是创造未来的正义!”

她下令:立即销毁所有《义士录》副本,改为建立“百姓记事簿”??凡受压迫者前来投奔,不论出身,皆登记姓名、籍贯、遭遇,由专人核实后纳入庇护体系。同时设立“监察堂”,由宋万领衔,严查内部奸细,杜绝虚假归附。

一个月后,梁山焕然一新。

昔日残破山寨,如今房舍整齐,炊烟袅袅。山腰建起义塾,孩童琅琅读书声回荡山谷;山脚开辟医馆,鲁智深亲自采药制药,救治贫病;粮仓门口每日开仓放粮,老弱妇孺有序领取,无人争抢。

更有奇者,每逢初一十五,聚义厅前举行“百姓诉冤会”。无论何人,皆可登台陈述冤情。戚赛玉亲自主持,查明属实者,或派兄弟上门讨公道,或撰文公示天下,逼官府回应。短短数月,已有十七起冤案得以昭雪,三名恶吏被当场擒拿游街示众。

民间传言愈盛:“梁山不劫善人,专斩恶吏。戚姑娘是观音化身,手持利剑降世救人。”

可就在这片希望萌芽之际,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。

某夜,戚赛玉正在灯下批阅文书,忽觉心口剧痛,眼前发黑。她扶住桌角,冷汗直流。自幼便有的旧疾??心血郁结之症,又发作了。

李四曾说过,此病源于母亲难产时受惊过度,血脉不通,需常年服药调理。而药材中最关键一味“龙血藤”,仅产于西南蛮荒之地,中原罕见。

“小姐!”侍女慌忙扶她躺下,喂药搓手。戚赛玉勉强睁开眼,咬牙道:“别说出去……现在非常时刻,不能乱了军心。”

但她心里清楚,若不尽快寻得良药,恐怕撑不过明年开春。

恰在此时,探子急报:京城有大臣密奏皇帝,请求重启“招安议和”,并推荐一名年轻御史前往梁山谈判,此人名叫**沈砚**,素有“铁面郎君”之称,曾连参三名权贵致其罢官,朝野震动。

戚赛玉闻言冷笑:“李彦又出新招了。派个清廉官员来装模作样,既显得朝廷宽仁,又能试探虚实,甚至想用‘正统’之名瓦解我们的道义根基。”

鲁智深怒道:“不如半路劫了他,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‘逆贼’!”

戚赛玉却摇头:“不,让他来。我要亲自见见这位‘铁面郎君’,看看他究竟是真清官,还是另一副面具下的毒蛇。”

十日后,梅岭道上,一行白衣使者缓缓而来。为首青年约莫三十上下,面容清癯,目光如炬,腰悬御赐金鱼袋,却不带一兵一卒,仅随两名书吏。

戚赛玉率众列阵相迎,刀枪林立,杀气森然。

沈砚下马,拱手行礼,声如洪钟:“下官奉旨前来,只为一事??问一句:尔等造反,真是为了百姓,还是为了私仇?”

全场寂静。

戚赛玉缓步上前,直视其目:“那你先告诉我,若你亲眼见父母被贪官活埋,兄弟遭酷刑致死,家乡因税重而十室九空,你会不会反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