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逼我上梁山,你有这个实力吗? > 第477章 秦桧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2更(第3页)

第477章 秦桧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2更(第3页)

沈砚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会。但我不会滥杀无辜,更不会让自己变成另一个暴政。”

“说得好。”戚赛玉点头,“所以我梁山立誓三条:不降奸臣,不害良民,不分彼此。你若不信,可随我巡视山寨,走访村落,亲眼看看我们做了什么。”

沈砚答应了。

接下来五日,他走遍梁山各处,亲眼目睹孩童读书、老人领粮、百姓诉冤得伸。他在义塾听孩子们背诵《孟子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他蹲在医馆旁,看鲁智深为一名残疾老兵换药,那老兵含泪说:“二十年没人管过我,只有戚姑娘记得我姓赵。”

第五夜,沈砚独自坐在烽火台边,望着远方灯火,久久不语。

翌日清晨,他向戚赛玉辞行。

“我回去后,会上奏天子:梁山非贼,乃朝廷之镜。照出了你们的腐败,也映出了百姓的苦难。若陛下尚存仁心,请彻查江南官场,召回蔡九,惩办李彦。否则……”他顿了顿,声音低沉,“我不敢保证,下一个举起刀的人,会不会就是我。”

戚赛玉送他至山口,深深一揖:“若有朝一日你真持剑而来,我希望,那是因为你也看清了这世道的真相。”

沈砚回头,目光复杂:“或许那一天,我们不再是敌人。”

他离去后第三天,京城传来惊人消息:沈砚回京当日即遭软禁,奏折被焚,家中亲属被监视。而李彦正式上表,称“南方匪患渐平”,建议撤销江南巡查司,实则借此机会全面接管地方军政大权。

戚赛玉站在地图前,手指缓缓划过长江流域,最终停在金陵。

“他要集权。”她低语,“等他彻底掌控六部,便是对我们全面清剿之时。”

鲁智深沉声道:“那我们就先动手。趁他羽翼未丰,联合各地义军,直逼金陵!”

戚赛玉却摇头:“不行。我们现在最强大的武器,不是刀剑,是民心。一旦贸然攻城,便会沦为真正意义上的叛军,失去道义优势。”

她提起朱笔,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巨大圆环:“我们要做的,是织网。以梁山为核心,连接太湖、鄱阳、洞庭、浙东四大水域,形成‘义盟网络’。每处设联络站,互通情报,共济物资。同时派遣说客,游说地方豪强、退役将领,唤醒他们心中的良知。”

宋万激动道:“小姐是要打造一座无形的梁山?”

“正是。”戚赛玉微笑,“看得见的山寨可以被烧毁,但看不见的精神,永远杀不死。”

于是,新的行动开始了。

三个月内,二十四封密信送往各地,附带改良版《百姓记事簿》模板与“诉冤会”规程。一批批年轻弟子被派往城镇乡村,化身为教书先生、游方郎中、商贾伙计,悄然播下火种。

而在梁山深处,戚赛玉悄悄命人修建地下密室,藏匿重要文书与药品。她知道,风暴终将降临,但她已不再惧怕。

某个雪夜,她独自登上山顶,遥望北方星空。

鲁智深悄然走近,递上一件狐裘。“冷了吧?”

戚赛玉摇头:“我在想父亲。他当年是否也曾站在这里,看着同样的夜空,想着同样的事?”

鲁智深轻叹:“他若泉下有知,定会为你骄傲。”

戚赛玉笑了,眼角泛光:“我不是为了让他骄傲而活着。我是为了不让那些相信‘义’字的人失望。”

远处,新铸的铜钟被敲响,悠扬钟声穿越风雪,传遍群山。

钟身上,刻着八个大字:

**“民心所向,虽远必达。”**

而在千里之外的某座小城客栈里,一个少年正偷偷抄写一封信,准备寄往家乡。信末写道:

>“哥,我见到她了。那个叫戚赛玉的女人。她说,只要还有一个人不肯低头,梁山的火就不会灭。

>

>我决定了,我要去投奔她。

>

>因为我想活在一个,不用跪着也能活下去的世界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