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> 第650章 祁讳应该演沙瑞金演祁同伟屈才了(第2页)

第650章 祁讳应该演沙瑞金演祁同伟屈才了(第2页)

但林浩然清楚,热度终会退去。真正重要的是,是否有人因此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
某日傍晚,他接到王建军电话:“林导,我老婆昨天第一次跟我提了个要求??她说想报个广场舞班。”

“你怎么说?”

“我说好啊,我还陪你去报名。”王建军笑了一声,“你知道吗?她扭捏了半天才开口,就像做错事似的。可我就算装,也得让她觉得,提要求一点都不丢人。”

林浩然挂掉电话,望着窗外渐暗的天际线。他知道,改变从来不是惊天动地,而是藏在一餐饭、一句问候、一次鼓起勇气的表达里。

拍摄进入第四周,关键转折点到来??李红决定告诉家人病情。剧本原设定是晚饭桌上,她平静宣布,引发家庭震荡。但在一次围读会上,一位素人母亲提出:“不会的,她不会这么说。她会先试探,怕吓着他们。”

于是戏份重写。新版本中,李红故意在炒菜时放多了盐,女儿抱怨难吃,她笑着说:“哎呀老了,味觉不行了。”儿子随口说:“医院检查下呗。”她一顿,勉强笑道:“不用,就是年纪大了。”

当晚,丈夫在看电视,她坐在旁边织毛衣,突然问:“你说人要是生了病,治不好,家里会不会垮?”

男人眼睛没离开屏幕:“哪儿那么多万一,瞎想啥。”

她低头继续织,针脚越来越乱。

这条戏拍完,饰演丈夫的演员摘下眼镜,对林浩然说:“我演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。我不是恨这个男人冷漠,而是心疼那个女人,明知道自己快走了,还得小心翼翼地试探爱是否存在。”

林浩然点头:“有时候,最深的孤独,不是没人陪,而是你明明在呼救,却被当成唠叨。”

影片接近尾声时,发生了一件意外。一名长期跟踪报道该项目的记者匿名爆料称:“林浩然涉嫌利用弱势群体博取声誉,拍摄过程中诱导非专业演员过度投入,造成心理创伤。”

舆论哗然。有人质疑他“消费苦难”,有人呼吁抵制影片上映。

林浩然召开紧急会议,所有核心成员到场。他听完各方意见后,只说了一句话:“明天,我把所有参演的素人请来,开一场公开座谈会,全程录像对外发布。”

次日下午,社区礼堂坐满了人。不仅有参演群众,还有前期调研接触过的普通女性代表。林浩然没有辩护,而是请每一位参与者讲述自己的感受。

那位曾在厨房试镜的家庭主妇站起来说:“我知道你们说我被利用。可我想问一句:如果我不演,谁来讲我的故事?我老公说我疯了,居然去拍电影。可我就想让更多人知道,我不是不爱家,我只是也需要被心疼。”

另一位阿姨含泪说:“我一辈子没被人认真听过话。这次拍戏,导演每次都会问我‘这样对吗?像不像你?’我这才发现,原来我也可以说‘不像’。”

最后,陈素芬发言:“有人说我在透支生命演戏。可我觉得,我是借着李红,活了一回我自己。我年轻时也是厂里文书,有梦想,后来嫁人、生子、下岗、照顾老人……慢慢就成了‘老张媳妇’。现在,终于有人叫我‘陈老师’了。”

全场掌声雷动。

视频上线后,舆情逆转。网友留言:“原来真正的尊重,是让当事人自己说话。”“这才是人文关怀该有的样子。”

一个月后,《她的名字叫李红》杀青。最后一场戏是在医院走廊,李红独自走向病房,背影佝偻。镜头缓缓拉远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,形成一道明亮的光带。她走过去,身影融入其中,仿佛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。

关机那一刻,全场肃立。有人低头抹泪,有人默默鼓掌。林浩然走上前,深深鞠躬:“谢谢你们,让李红这个名字,不再是尘封的日记页,而是一声回响。”

后期制作期间,他坚持亲自监修每一帧画面。色调偏灰绿,避免美化苦难;音效保留原始质感,连呼吸声都清晰可辨。主题曲选用一首无词哼唱,由一位农村妇女录音完成??她说自己不会唱歌,只会哄孩子睡觉时轻轻哼几句。

成片初剪版长达142分钟。内部试映会上,投资人担忧:“太沉了,删减些吧。”

林浩然摇头:“观众有权选择不看,但我们不能替他们过滤真实。”

最终定剪为138分钟,片名下方加注一行小字:“谨以此片,献给所有未曾被命名的人。”

上映前夕,全国妇联联合发起“找回她的名字”公益活动,号召人们写下母亲、妻子、姐妹的真实故事并上传平台。短短一周,收到超二十万条投稿。其中一条写道:“我妈叫赵秀英,今年六十九。我昨天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,她想了好久说:‘就想穿一次红裙子照张相。’我已经预约了影楼。”

林浩然看到这条留言,转发并写道:“你看,光就是这样一点点回来的。”

首映当晚,影院座无虚席。散场后,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。一位年轻女孩蹲在座椅旁痛哭,朋友轻拍她的肩,她哽咽道:“我一直怪我妈控制欲强,现在才明白,她只是太害怕失去被需要的感觉。”

社交媒体上,“她的名字叫李红”登上热搜榜首。无数女性晒出母亲的老照片,附文:“她不只是谁的妻子,她是________。”空白处填满了名字、梦想、未竟的愿望。

林浩然坐在办公室看完所有反馈,打开文档,写下新项目的初步构想:

>“下一个故事,关于一个农民工父亲,他在工地高空作业十年,从未跟孩子视频通话超过三分钟。因为他怕孩子看见他满脸灰尘的样子,会觉得丢脸。”

>

>“我想拍的,从来不是英雄。而是那些在平凡中咬牙坚持,在沉默中依然选择爱的人。”

>

>“他们不需要被拯救,只需要被看见。”

>

>“而我,将继续举灯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