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这阴间地下城谁设计的 > 第七百八十三章 勃勃生机(第1页)

第七百八十三章 勃勃生机(第1页)

“我们先这样一步步的来,过程可能会有些长,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

空气之中,不同颜色的魔力线条交织成为了一幅幅不同的画面,虽然画面略显抽象,但是辨识度却相当的高。

此时此刻的画面很明显是传。。。

夜深了,幼儿园的灯一盏盏熄灭。小女孩趴在床上,手指还勾着窗帘边缘,眼睛望着窗外那片墨蓝的天。星星稀疏地亮着,像谁不小心洒落的碎玻璃。她没有困意,仿佛在等一个约定??那个每晚都会来的梦。

今晚的故事还没开始。

她闭上眼,呼吸渐渐平稳。就在意识滑入黑暗的瞬间,风声从耳边掠过,不是现实中的风,而是某种更轻、更柔的存在,像是有人踮着脚走在梦境的边界。

“从前啊,”声音响起,温柔得如同母亲哼唱的第一句摇篮曲,“有一座城,建在地下三千米的地方。它没有屋顶,也没有门牌号,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去。只要你心里藏着一句话没说出口,走着走着,就到了。”

小女孩蜷缩进被窝,嘴角微微扬起。这是新故事。

“那城里住的都不是活人。”声音继续道,“也不是死人。他们是‘记得’的人。有的记得一场雪,有的记得一句道歉,有的记得一双再也没能穿上的小布鞋。他们不说话,只是站在街角、桥头、老屋门前,等着某个人路过,听一听。”

风穿过虚拟的街道,带来低语般的回响。画面在女孩梦中展开:灰蒙蒙的城市,石板路泛着湿光,雾气里浮现出无数半透明的身影。一个老人蹲在井边,手里捏着一封烧了一半的信;一个小男孩坐在秋千上,脚下没有土地,只有虚空;一位少女倚在窗前,望着外面永远不下雨的天空,嘴里反复念着同一个名字。

“他们为什么不出去?”女孩忽然在梦里开口。

“因为没人听他们说完。”那声音回答,“话卡在喉咙里,就成了锚,把灵魂钉在时间的裂缝中。”

梦中的城市开始震动。地面裂开细缝,一道微光自地底升起。那是一本书,封面写着《未寄出的信》,自动翻开,第一页写着:“亲爱的妹妹,地震那天我没拉住你,这二十年我每天都在练习伸手的动作。”

随着文字浮现,蹲在井边的老人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泪光。他缓缓站起,将信投入井中。井水没有涟漪,却传出一声清脆的“咚”,仿佛有什么沉重的东西终于沉了下去。

接着是小男孩。他轻轻一推秋千,荡向高空,在最高点时喊出一句:“妈妈!我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!”话音落下,他的身影变得清晰了一瞬,然后化作一阵风,吹过整座城市。

少女最后一个动。她转过身,对着空气说:“阿哲,我今天学会做饭了,汤不咸了。”说完,她笑了,整个人如沙粒般散去,只留下窗台上一朵干枯的蒲公英。

城市开始崩塌,不是毁灭,而是溶解。砖瓦变作星光,街道化为河流,所有的声音汇成一首无词的歌,流向地表,流向人间,流向每一个正在做梦的孩子耳中。

“后来呢?”女孩问。

“后来啊……”那声音轻笑,“城市消失了,但它从未真正离开。它变成了风,变成了夜里突然涌上心头的一阵难过,变成了一句‘我想你了’脱口而出的冲动。它活在所有愿意倾听的人心里。”

梦到这里戛然而止。

女孩睁开眼,天已微亮。阳光斜斜照进房间,落在她的枕边。她坐起身,发现床头多了一张画??不知是谁昨晚悄悄放下的。纸上用蜡笔涂着两个影子,一大一小,手牵着手,站在一片发光的墙上。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:

**“她说谢谢你听。”**

她抱着画跑去找老师。

“老师!我梦见那个讲故事的阿姨了!她说,地下城里的人,都靠别人听见才走得掉!”

老师蹲下来,摸摸她的头,眼神忽然怔住。她记得这个梦。十年前,她也在同一个幼儿园,做过一模一样的梦。那时她刚失去父亲,整夜哭醒,直到某天晚上,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说:“你爸爸没走远,他只是在等你说‘我想你了’。”

她没告诉任何人,但从那以后,她再也不怕黑了。

而现在,轮到这个孩子接过那根看不见的线。

***

林小远醒来时,窗外正下着雨。

他住在第七城边缘的一栋老式公寓里,楼道里还贴着二十年前的忆质网络推广海报,字迹斑驳。他已经退休三年,不再参与任何官方项目,也不再出席纪念活动。偶尔有记者敲门,都被他婉拒。他说:“我不是主角,我只是个听众。”

但每天晚上,他仍会打开那台从敦煌带回来的老式录音机。它早已不通电,也无法播放磁带,可每当月圆之夜,它就会自己转动起来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,像是有人在另一端整理思绪。

今夜,它又响了。

林小远坐在床边,静静听着。起初只有空白噪音,随后,一段旋律缓缓浮现??不是《送别》,而是一首陌生的童谣,调子简单,带着南方水乡的湿润气息: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