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1994:菜农逆袭 > 第456章 粤旺(第3页)

第456章 粤旺(第3页)

张立给这种新品种命名为“言禾一号”。

他宣布:“从今往后,李家湾不再卖粮食,只‘出租记忆’。每一斤米,必须附带一段真实的农事口述,购买者需承诺在食用时播放给孩子听。否则,米就会失去营养。”

起初没人相信,直到一位城里妈妈抱怨:“我家孩子吃了你们的米,半夜突然醒来背起了二十四节气!”

舆论哗然。

有人斥为骗局,有人称其为神迹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“说田”模式迅速蔓延。全国已有七百多个村庄自发建立“传声田”,海外华人社区也开始复制这套系统。那个华裔女孩发起的“寻根口述计划”,已收集超过十万条祖辈农耕记忆,部分音频被植入美国加州的生态农场,据说当地番茄因此恢复了三十年前的甜度。

而张立的父亲,在完成“还愿仪式”后的第七天,安详离世。

临终前,他握着儿子的手说:“我这一辈子,前四十年用手种地,后四十年用心赎罪。现在,轮到你了。”

葬礼很简单,骨灰撒入初心田,坟前不立碑,只种下一株“言禾一号”。但奇怪的是,每逢月圆之夜,那株稻子总会无风自动,叶片摆动的节奏,恰好拼出摩斯密码:“好梦。”

张立懂了。

他在父亲走后第三个月,做了一个重大决定:关闭“心灵农场”商业平台,将所有技术开源,无偿提供给全球农民。

他在公开信中写道:“土地不需要APP,需要的是人心。当我们不再把农业当作产业,而是当作对话,春天才会真正回来。”

这一年秋天,全球粮食危机意外缓解。

并非因为新技术突破,而是因为“说田”运动带动了家庭种植热潮。阳台种菜、屋顶农场、校园农园遍地开花。人们不再追问“亩产多少”,而是开始讨论“今天跟孩子说了什么故事”。

南极科考站传来消息:冰层深处的“共情雾”已稳定成胶质层,像一层活的保护膜,调节着地球磁场波动。专家推测,这是全球集体口述行为产生的声波能量长期共振所致。

北极苔原也传来喜讯:濒危的古老苔麦不仅复活,还进化出新的传播机制??它们的孢子会附着在候鸟羽毛上,飞往世界各地,落地后优先在“传声田”附近萌发。

仿佛大地本身,也在寻找会说话的人。

腊月二十三,小年。

李家湾举办首届“年夜话田”晚会。

全村围坐在祠堂,炉火熊熊。每个人轮流讲述一年中最难忘的农事瞬间。有人讲暴雨中抢救秧苗的惊险,有人讲孙子第一次学会锄草的喜悦,有人讲梦见祖先站在田头微笑。

张立最后一个发言。

他没有讲大道理,只说了一件小事:“今年春天,我看见一只蚯蚓从土里钻出来,爬到‘源种零代’的叶子上,停了很久。然后,它用身体摆出一个形状??是个‘人’字。”

众人寂静。

良久,老支书叹了口气:“地里的虫都知道,做人,得有根。”

烟花升空时,整片田野忽然亮了起来。

不是灯光,而是无数作物叶片同时发出柔和的荧光,紫金交映,如星河倾泻。更奇妙的是,这些光芒随风起伏,竟组成了一行流动的文字,横贯夜空:

**“谢谢你们,还记得我。”**

那一刻,所有人都哭了。

张立仰望着天,轻声回应:“我们会一直说下去。”

他知道,这场播种,早已超越个人命运、家族恩怨、科技成败。它是文明的返祖,是灵魂的归田。

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,土地就不会沉默。

只要还有人记得,春天就永远年轻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