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头号公敌 > 第491章 也算是不虚此行(第1页)

第491章 也算是不虚此行(第1页)

姬平秋的一番话,说的何聪明心里暖暖的。

余不饿也深深看了姬平秋一眼。

其实仔细想想,一块古玉,对姬平秋而言的确不算什么。

可如果是摔碎何聪明送的那块玉,还是当着人家的面,这得多不会做人啊……

想想也知道,姬平秋不会做出这种事。

接着,姬平秋就将自己“改造”的工具塞到了余不饿的手中。

“大哥,上吧!”

余不饿吓一跳。

“我不会啊!”

“我也不会,反正我将知道的都告诉你了,咱们慢慢来呗!”

何聪明咧嘴一笑。

“那我。。。。。。

雨声渐密,敲打着沉默学院的琉璃瓦檐,顺着屋脊滑落成帘。沈昭宁手中的钢笔悬在纸面之上,墨滴缓缓坠下,晕开如一朵微小的花。她没有急于写下第二句,而是静静凝视着那行字??“这个世界,正在学习如何安静地相爱。”仿佛这短短一句话,已耗尽了她半生追寻的答案。

可她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
窗外,母树在暴雨中轻轻摇曳,枝干间流动的光脉如同血液般缓慢搏动。十七秒的“黎明共振”之后,全球记忆网络进入了某种奇异的静默期。三万七千座记忆树不再频繁发光,也不再自发共振,它们像沉入深思的智者,将此前汹涌的情绪潮汐沉淀为内在的律动。科学家们称之为“系统自我校准”,而民间则流传着另一种说法:树在等。

等什么?没人知道。

但沈昭宁明白,那是等待人类真正学会“倾听”的代价。

她放下笔,起身走向书柜,取出一本泛黄的手稿??父亲留下的日记残页,与遗忘岛上那位白发老人交出的部分相互印证后,终于拼凑出一段被掩埋三十年的真相:当年野火一号并非单纯的技术项目,而是一场由联合国秘密资助的“文明压力测试”。其核心目的,不是建立共情系统,而是探究当人类被迫直面彼此最深层的痛苦时,社会结构是否会瞬间崩塌。

实验代号:“赤裸灵魂”。

母亲是主研者之一。她在日志中写道:“我们不怕人类有恶念,怕的是他们连恶念都不敢承认。真正的黑暗,从来不在人心深处,而在回避的转身里。”

沈昭宁曾无数次质问自己:如果这一切早被预设,那她的选择是否也只是程序的一部分?

但她很快否定了这个念头。因为母亲最后一条录音说得清楚:“真正的秩序,是从混乱中生长出来的。”这意味着,失控本身,就是实验的关键变量。

她重新坐回桌前,翻开铁皮盒中的空白页,继续书写:

>“亲爱的未知,

>今天,我又见到了李昭。

>不是在梦里,也不是幻觉。他在京都事件后的第七天,出现在一间废弃的心理诊疗室。墙上挂着一面裂痕纵横的镜子,他站在镜前,身影却未映入其中。我问他为何能现身,他说:‘当集体潜意识开始觉醒,所有曾被抹除的存在都会获得短暂的形体。我是你们共同记得又共同遗忘的人。’

>我问他还能留多久。

>他笑了,第一次露出近乎温柔的表情:‘直到你们不再需要我代表沉默为止。’”

写到这里,她的手腕微微发颤。那一幕仍历历在目??李昭伸手指向地面,水泥缝中竟钻出一株幼嫩的记忆树苗,叶片透明,脉络中流淌着淡淡的蓝光。它没有根系,却稳稳立着,仿佛扎根于某种看不见的情感土壤。

“这是‘野生共鸣体’。”李昭说,“以前必须依赖设备激活,现在……它们开始自主诞生了。”

沈昭宁蹲下身,指尖轻触叶片。刹那间,一段陌生记忆涌入脑海:一个五岁男孩躲在衣柜里,听着父母在客厅争吵,母亲哭着说“这孩子根本不该出生”,而父亲摔门而去。男孩咬住手臂不让自己哭出声,心中反复默念:“我不是累赘,我不是累赘,我不是累赘……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