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旧时烟雨 > 第五百九十九章 诶我又来了(第1页)

第五百九十九章 诶我又来了(第1页)

‘这也算是山寨版的行云布雨了吧,只是规模着实小了点,但也勉强够了,多来几趟就能把干涸的阳县境内浇得透透的,荒山野岭意思意思得了,主要是填土重点照顾,这样能节省大量功夫’

‘云层’中陈宣脑袋里面闪。。。

晨光初透,书院的檐角挑着一缕淡金,桃树新叶沾露,微颤如语。那支悬于枝头的玉笛,在朝阳中泛出温润光泽,仿佛只是沉眠,而非遗落。风过处,一片花瓣拂上笛身,竟不坠落,反似被无形之手轻轻托起,缓缓旋舞。

旅人握笛立窗前,心潮起伏难平。昨夜梦境清晰如刻,八位师者围坐授业,讲的是“仁者爱人”,声音温和坚定,字字入耳如钟鸣。而那位老者??明明已逝百年,却容颜未改,眼神澄明如洗,望来时似曾相识,又像早已相知千年。

他低头凝视手中玉笛,指腹摩挲内壁小字:“当你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,你就已经成为了它的一部分。”

这行字迹陌生又熟悉,笔锋婉转间竟与自己幼年抄经时的笔意相近。他心头一震,忽然想起七岁那年,母亲病重卧床,他守在灯下诵读《礼运大同篇》,哭着说:“若世间真有大同,为何娘亲要受苦?”

那一夜,窗外无风自动,一支断笛从墙外飞入,落在他掌心,温热如生。

那时他以为是梦。

如今想来,或许那不是梦,而是命运悄然递来的信物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将玉笛贴于胸前,缓步走向湖边。春分刚过,湖面雾气未散,水波轻漾,倒映天光云影。他蹲下身,指尖触水,凉意直透心脾。就在这一刻,湖底忽有微光闪动,一圈圈涟漪自中心扩散,如同谁在深处轻轻敲鼓。

紧接着,一道虹色细线自水底升起,蜿蜒如蛇,破开雾障,直抵半空。那光芒并不刺目,却让整片桃林为之轻颤。树叶翻转,露出银白背面;石阶缝隙中钻出嫩芽,一夜之间抽茎开花;连藏书阁顶那只常年闭目的铜鹤,也忽然展翅低鸣三声。

旅人怔立原地,手中玉笛骤然发烫。

“你来了。”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,并非入耳,而是直接浮现于识海,温柔如絮语,“我们等了你很久。”

他猛地抬头,只见湖心光门再度开启,比十年前更为清晰稳固。七道身影踏波而来,依旧是绿衣、红衣、紫衣……她们面容未变,唯有阿涟不同??她不再年轻,鬓染霜雪,眼中却盛满慈光。而在她身旁,第八道身影缓缓显现:白发苍苍,身穿素袍,手持玉笛,正是那位“听笛人”。

“你不该走这么远才回来。”阿涟望着旅人,轻声道,“你本是第八院传灯谱上最后一个名字。”

旅人心头剧震:“我?可我只是个路过此地的游方士子……”

“没有谁是偶然路过的。”听笛人微笑,“你六岁救雀,十岁为乞儿遮雨,十七岁跳江救人险些丧命,二十岁写下《悯魂赋》震动文坛……你以为这些只是善念?不,那是‘心灯’在唤醒你。”

他踉跄后退一步,脑海中轰然炸开无数碎片画面:童年梦见桃树开花,少年夜读时总有清音伴读,成年后每遇执念怨灵,心中总会浮现出一段陌生旋律……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。

“可是……我已经四十有余,修为浅薄,甚至连基本吐纳都不通……”

“修道不在年岁,而在心动。”红衣女子上前一步,“你曾为一篇冤案奏折泣血上书,哪怕因此贬官流放也不悔;你也曾在边关疫区,抱着垂死孩童唱了一整夜童谣,直到他含笑而去。那一刻,你的心跳与《春雪》同频。”

旅人双膝一软,跪倒在湖畔石阶上,泪水夺眶而出。

他终于明白,所谓“传灯者”,并非靠法力通天,而是以一生践行温柔,用无数次微小的选择,堆砌出足以照亮幽冥的光明。

“我……愿意学。”他抬起头,声音哽咽却坚定。

听笛人点头,抬手一引,那支悬浮于桃枝的玉笛缓缓飘来,停在他面前。

“接住它,不是继承力量,而是承接承诺。”

“从此以后,你要记住三件事。”绿衣女子肃然道:“第一,不可强求世人皆醒,但须守护每一个愿意睁开眼睛的灵魂;第二,不可滥用笛音驱邪,除非对方真正困于执念而非罪有应得;第三,最重要的是??永远相信,最弱小的善意也能点燃长夜。”

话音落时,玉笛自行落入他掌中,温润如旧友重逢。

刹那间,天地寂静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