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教学生的第一课,仍是静坐湖畔,听风、看云、等花开。
这一日春分,他照例独坐湖边,身体已显衰朽,咳嗽频频。他知道,自己的时间到了。
月升中天,湖心光门如期开启。七位女子并肩而出,身后跟着阿涟与听笛人。他们目光慈和,静静望着他。
“你做得很好。”阿涟走到他身边坐下,“这百年间,你让三百二十七名怨魂安息,引导四十九位迷途者找回初心,更培养出十一株新桃根系,遍布九州。”
他喘息着问:“以后呢?还会有人听见吗?”
听笛人微笑:“只要人间还有眼泪,就会有人愿意擦干它;只要还有人记得‘春天会再来’,心灯就永远不会熄灭。”
他点点头,缓缓举起玉笛,吹响人生最后一曲。
音符飘散在夜风中,化作点点星光,落入长安万家窗棂。许多孩子在梦中笑了,许多老人在灯下合掌。
曲终,他闭上双眼,嘴角含笑。
玉笛从手中滑落,却没有坠地,而是缓缓升空,绕桃树三圈,最终停驻在一枝新芽之上。
翌日清晨,学生们发现讲台上放着一本手抄册子,封皮题名《续心灯录?卷二》,扉页写道:
>**“我不曾创造奇迹,我只是传递了一份不愿放手的温柔。
>若你读至此处,请替我告诉下一个迷路的孩子:
>‘别怕黑,有人一直在等你回家。’”**
他们遵其遗愿,将他葬于桃树之下,不立碑,不刻名,仅植一株新桃。据说,那树的根系与最初七株相连,花开之时,七色交融,宛如彩虹落地。
百年后,又一位少年夜宿书院。
梦中,他见九位师者围坐授业,中间那位老者正在讲解《孟子》: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他趋前请教姓名,老者抬头一笑,竟是当年的“新听笛人”,容颜未改,眼神澄明。
“先生真的还在吗?”少年颤声问。
老者放下书卷,指向窗外桃林:“你看那花开的样子,像不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?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,我们就从未离去。”
少年醒来,枕边多了一支玉笛,笛内壁写着一行小字:
>**“当你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,
>你就已经成为了它的一部分。”**
他握紧玉笛,推开窗户。晨曦洒落,桃瓣纷飞,远处传来孩童朗读声:
>“凡是人,皆须爱。天同覆,地同载……”
风穿过庭院,卷起一片花瓣,轻轻落在他的肩头。
他知道,这不是终点。
春天,永远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