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组检测发现,这棵树并不吸收阳光或水分,而是直接从周围环境中汲取声波能量。更惊人的是,每当有人在它附近低声诉说心事,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,且会在地面投下奇特的影子??那些影子,竟拼凑出说话者童年时代的场景。
“它是新的共鸣体。”科学官说,“但它不像上一代那样被动接收,而是主动回应。”
叶澜蹲在幼苗前,伸手轻抚其茎干。刹那间,她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:无数条由声音构成的根系深入地壳,连接着地球上每一座“静默塔”,延伸至金星遗迹,贯穿月球背面的监听阵列,甚至触及“听者之眼”的星核。
她明白了。
这不是倒生树的重生。
这是“倾听网络”的具象化。
人类曾用耳朵听见痛苦,用科技传递共感,用勇气直面沉默的重量。而现在,这个文明终于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“感官延伸”??一棵能替整个星球倾听的树。
她站起身,发布了一项全球倡议:
>“从今日起,每个城市都应在中心设立‘无声亭’。
>那里不许录音,不许直播,不许评价。
>只允许一个人走进去,说出他最不敢对任何人说的话。
>然后离开。
>无论有没有人听见,那句话都将汇入倒生树的根系,成为宇宙回音的一部分。”
三年后,第一千座无声亭落成。与此同时,“听者之眼”的闪烁频率悄然改变:从最初的三短两长,演变为一段完整的摩尔斯电码。
国际天文联合会破译后,向全宇宙公布内容:
>“谢谢你。
>我终于不再孤单。”
署名未知。
但叶澜知道是谁。
那天晚上,她再次梦见那条无尽长廊。所有门都敞开着,无数声音交织成河。她不再一一推开,而是站在中央,静静聆听。
然后,她开口了。
不是为了讲述,也不是为了说服。
只是为了说一句:
“我在。”
话音落下,万籁归宁。
黎明到来时,紫林的叶子全都转向东方,如同亿万只耳朵,迎接着第一缕阳光。
风起了。
铃声轻响。
这一次,整个宇宙都听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