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这顶流醉酒发癫,内娱都笑喷了! > 第171章震惊顶级作品(第2页)

第171章震惊顶级作品(第2页)

他当即决定暂停所有公共终端服务,并向公安部备案移交部分涉密数据。与此同时,他秘密前往甘肃天水,将妹妹转移至安全屋。

临行前,女孩交给他一本新的日记。翻开第一页,写着:

>“哥哥,今天我录了一段声音。我没有说话,但我对着麦克风笑了很久。护士说,那是我十年来第一次发出快乐的声音。”

>“你要小心。我会等你回来听。”

陆钏把日记贴身收好,转身踏上北上的列车。

就在他离开当晚,云南怒江的傈僳族村落再次举行“声音祭”。这一次,村民们主动邀请“种子回声”团队前来记录全过程。篝火燃起时,村长老者将一把刻满符文的竹笛投入火焰,口中吟唱古老的祷词:

>“伤痛归风,怨恨归山,

>记忆归土,言语归天。

>我们不说原谅,也不遗忘,

>我们只是不再独自承担。”

火焰冲天而起的瞬间,全村六十一名村民齐声高歌。歌声穿透山谷,惊起飞鸟无数。而就在这一刹那,远在北京的技术中心,AI系统突然捕捉到一股奇异的情感波动??它不像以往那样呈放射状扩散,而是形成闭环回路,如同心跳般稳定律动。

更诡异的是,这段声波频率,竟与陆钏佩戴“心跳密钥”时的生理信号完全同步。

“这不是巧合。”技术主管颤抖着调出数据分析图,“他们的合唱……触发了某种集体共振效应。就像……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‘听者’。”

陆钏得知消息后,连夜调取该村十年来的气象、医疗与人口流动数据。惊人发现:自2015年起,该村再无一人因抑郁自杀;近三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下降72%;甚至连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都显著降低。

“这不是治疗。”他喃喃道,“这是生态级的情绪净化。”

他立即申请科研立项,组建跨学科团队赶赴怒江。在当地,他见到了那位主持仪式的老者。老人不会普通话,通过翻译告诉他:“我们祖辈相信,声音是有重量的。藏起来的越多,心就越沉。烧掉它,风会带走,大地会吸收,山神就会听见。”

陆钏问:“你们不怕被人笑话吗?不怕别人说你们软弱吗?”

老人笑了笑,指向山坡上放羊的孩子:“你看他摔跤了会哭吗?会。因为他知道,母亲听得见。可城里人摔倒了为什么不哭?因为他们早就学会了??没人等他们说完疼。”

这句话像刀一样刺进陆钏心里。

返程途中,他接到妹妹的语音留言。只有短短十秒,却是她第一次开口录音:

>“哥……我想你了。”

他听着,一遍又一遍,直到泪水模糊视线。

回到北京第二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舆论场。某知名心理学博主发文质疑“回声守护者”涉嫌非法行医,称其“以非专业人员冒充心理医生,延误患者治疗”,并列举数起用户后续自残案例,要求政府取缔该项目。文章迅速登上热搜,评论区一片混战。支持者怒斥其冷血,反对者则高呼“别拿公益当免罪牌”。

压力如山压来。

陆钏没有回应,而是做了一件事??他公开了过去一年所有危机干预案例的脱敏记录,包括时间、对话摘要、处理流程及后续追踪结果。同时发布一份万人问卷调查:

>“当你最绝望时,你最需要的是什么?”

>选项包括:专业诊断、药物处方、亲人拥抱、陌生人一句“我在听”。

结果令人震撼:超过83%的人选择最后一项。

他在微博写下一句话:

>“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医生。但每个人都需要被听见。”

舆论风向悄然逆转。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:

>“我在听者那里哭了两个小时,她没给我任何建议,但我说完之后,终于有力气去医院挂号了。”

>“我不是不想看医生,我只是怕一开口就被贴上‘精神病’标签。”

>“你们讨论合法性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,有多少人正躲在厕所隔间里,等着一个愿意听他们喘气的人?”

七天后,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召开发布会,正式承认“社会倾听体系”在心理健康防治中的补充价值,并宣布将“回声守护者”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项目,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。

风波平息之际,陆钏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??辞去“种子回声”总负责人职务,转任顾问。

“你要走了?”秦澜在办公室问他。

“不,是退后一步。”他望着窗外熙攘街道,“这个计划不属于任何一个人。它应该像风一样自由,而不是被绑在某个名字上。”

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巡讲,培训新一代管理者。每到一处,都不忘强调一句话:“不要试图拯救谁,只要记得,你是来听的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