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的遗留问题经过绿林赤眉动乱,重组政权没有解决,那么问题就会积攒到东汉。
东汉的问题经过三国动乱,重组政权没有解决,那么问题就会积攒到西晋。
同样的,西晋解决不了,就会继续堆集到下一个王朝。
灰尘不扫,永远都会在那里,一代传一代。旧的问题没有解决,就会出现新问题。
司马家得国不正,就没有号召力,就会软绵无力,没有办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因为弱,所以要加强统治,就必须牺牲一些整体利益,去拉拢世家大户去支持自己。
然而,司马家的皇帝,但凡还有点政治野心,也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,也不甘心分润权力。
所以开国时找祥瑞,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现象,也就是所谓的饮鸩止渴。
因为有祥瑞,所以我就该当皇帝,就算你们不信,也总有人会信,有祥瑞总比没祥瑞要好。
因为弱,所以要折腾,而折腾就会折腾出事情来。
出了事就会更弱,就更需要不断折腾来打压世家,加强自身,进而形成闭环。
西晋失败的叙事,依旧是土地分配的根子,它只是因为上层建筑操作不当加速了崩溃而已,本质上的失败并未改变。
在封建时代,皇权的根基就是国家分配土地的自耕农,这里的自耕农要打引号,是广义上的说法。
而世家大户的根基则是佃户,如果把世家大户当做“土皇帝”,那么佃户就是土皇帝的“自耕农”,这个道理是一脉相承,原理相同的。
是饼的分法不同,而不是饼的做法不同。
要改革,皇帝就要跟自己的追随者说明白:这天下的土地与人口要怎么分。
不把这个说清楚,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,都是瞎糊弄。
西晋的司马氏根本不敢跟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户提这个问题,所以开国的一切乱象,都是因此而起。
这本书的小剧情,是有时代大剧情铺垫的,很多不合理之处,都是一种“特殊时代下的合理”。因为西晋和后面的朝代,很多地方是非常不一样的,包括东晋。
事物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,明白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。
下个月要是有推荐的话,就爆发一波,没有推荐我就攒一点存稿。每一章更新都是有意义的,不会平白无故写一张与大剧情脱节的玩意。更新慢点,也不会让你们亏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