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全家夺我军功,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> 第689章 混淆皇室血脉是杀头罪(第2页)

第689章 混淆皇室血脉是杀头罪(第2页)

而在北方边陲,女医营主将程婉儿正率队救治瘟疫患者。她袖中藏着一页残方??正是从第七口井中拓印而出的“九娘防疫法”。当最后一个病人睁开眼,喃喃道出“谢谢大夫”时,程婉儿望着天际初升的朝阳,轻声道:“祖母,您的药,救活了又一代人。”

京城这边,苏清越并未停留于胜利的荣光。她深知,制度易改,人心难移。真正的战场,不在朝堂,而在千家万户的厅堂与闺房。

她亲自走访京郊村落,见一户人家女儿考中女科第三名,却被父亲锁在柴房,逼其烧毁录取文书。“女子做官不成体统!”那老汉咆哮,“你姐嫁得好,你也得照着来!”

苏清越带人破门而入,见少女满脸烟灰,手中仍紧攥着答卷。她蹲下身,替她拂去尘土,问:“你还想继续吗?”

少女含泪点头。

苏清越当即将其接入紫茉莉堂特设的“护才院”,并颁布新规:凡女子通过女科考试者,享朝廷俸禄保障,家族阻挠者,剥夺其赋税优待及科举保荐资格。

消息传出,无数被困深闺的女子纷纷投书求援。铭名院每日接待上百访客,有人带来祖母的手稿,有人交出母亲藏在墙洞里的诗集,还有人跪地痛哭:“我娘会画画,画得比名家还好,可她说,女人拿笔就是罪过……”

苏清越一一接见,亲手写下回执:“您母亲的名字,将载入《默史》。”

这一日,她收到一封匿名信,字迹娟秀却颤抖:

>“我是周维桢之妹。兄长被贬后,全家视我为耻。父亲撕毁我的算学习题,说我‘沾了逆女之气’。昨夜我偷偷点燃油灯,重抄《九章》,忽然明白,我不是污点,是火种。

>我要把知识传下去。哪怕只能教一个女孩。”

苏清越看完,久久无言。她提笔回信,仅一句:

>“火种不灭,星河可渡。欢迎加入紫茉莉堂教师名录。”

与此同时,贝壳再度发热。

这一次,它不再指向地下,而是指向天空??准确地说,是皇宫观星台。

苏清越带着两名弟子潜入钦天监旧档库,在尘封的《天象志》中发现一段惊人记录:永历十八年冬,一颗“紫芒流星”划破夜空,坠于南方某地,当时贞元帝师李崇文亲赴观测,并下令封锁方圆百里,称“此乃天机,不容妇人窥探”。

而巧合的是,沈兰心正是在那一年冬天写下遗言:“吾女若能见此,勿悲。”

她猛然醒悟??那台天文钟,或许并非单纯计时之器,而是某种更宏大的存在:一座连接天地、贯通古今的“记忆之塔”。流星带来的信息,被沈兰心破解,并藏于钟内,等待后人重启。

她立即召集全国顶尖匠人与女学者,包括工部女匠师柳芸、数学家秦若兰、天文学爱好者裴念慈等,组成“重铸计划”团队,誓要复原完整版天文钟。

三个月后,一台前所未有的仪器在京师大学堂落成:铜轮嵌星图,水力驱动,齿轮咬合精密,不仅能测算节气、预测日食,更内置一套“铭文共振系统”??当特定时辰到来,钟声会激荡空气中残留的历史波动,使某些早已消散的记忆短暂重现。

首次试钟那日,正值七月十七鸣钟节。

午时三刻,钟声悠扬响起。

刹那间,整个京城仿佛陷入幻境??

街道上,无数虚影浮现:穿儒衫的女子执卷讲学,披铠甲的女将指点沙盘,戴医帽的老妪熬制药汤,持算盘的少女核算粮仓……她们的身影透明却坚定,口中吟诵着《诗经》《论语》《算经》《女医心法》,声音层层叠叠,汇成洪流。

百姓跪地泣不成声。

有人说看见了自己的祖母年轻时站在学堂门口,却被族长拖走;有人说认出了村口石碑上“无名善人”原是自家姑婆;更有孩童指着空中光影尖叫:“那个姐姐在教我背乘法口诀!”

苏清越立于钟旁,仰望苍穹。她知道,这不是鬼魂,而是被压抑太久的记忆终于挣脱束缚,在时空裂隙中投下的倒影。

就在此时,钟底机关自动开启,滑出一块玉简。

上面刻着一行字:

>“第七井非终焉,静音未绝。西北戈壁,有黑塔耸立,其下镇压‘始音之源’。唯有集齐七位继承者之血,方可开启。”

苏清越心头一凛。

七位继承者?她迅速对照名单:谢昭华(皇后)、程小满(农学家)、裴婉柔(诗人)、柳芸(匠师)、秦婉贞(军事strategist)、杜若兰(外交使)、周玉娘(航海家)……她们的血脉,是否仍有传人?

她立刻启动青鸟令,命各地寻访七人家族后裔。半年之内,奇迹接连发生:

-边塞牧民献上一块羊皮地图,乃周玉娘后代世代守护,记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秘航路;

-深山古寺发现裴婉柔诗集真迹,由尼庵代代相传,最后一任住持临终前交予弟子;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