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全家夺我军功,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> 第689章 混淆皇室血脉是杀头罪(第1页)

第689章 混淆皇室血脉是杀头罪(第1页)

平王闻言,缓缓抬起眼。

那双狭长的眸子在白日里显得格外幽深,窗外透进来的天光,显出眼中流转冷光。

他没有立刻说话,只是将手中的狼毫搁回笔山上。

书房内寂静无声,唯有更漏滴答。

肃国公因为他没有及时表态,也不敢再着急往下说。

毕竟此事非同小可。

宁王若真的收养周家余孽,还充作皇孙,那就是乱了天家血脉。

这可是杀头的大罪!

“周家……”平王沉吟思索,“本王记得,当年周老太傅那位孙媳,确已临盆在即,周家噩耗传来。。。。。。

夜雨如织,细密地敲打着紫茉莉堂的青瓦屋檐。苏清越坐在灯下,手中摩挲着那本《中国女子史?第一册》,封面上烫金的字在烛光中微微发亮。窗外雷声低滚,仿佛天地仍在为七日之前的封井仪式震颤余音。她知道,火已燃起,风正南来,而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

京城百官震动未平,废除“静养”祖制的诏书虽已颁行天下,可根深蒂固的暗流却悄然涌动。礼部尚书陈文渊闭门不出三日,次日便上奏称:“妇人干政,乃乱世之兆”,请求重审女科取士之法;工部侍郎之妻在家中焚毁女儿所藏算学笔记,扬言“女子习术逾矩,必招天谴”;更有数位老学究联名上书,斥《默史?拾遗卷》为“蛊惑人心之邪典”,要求朝廷查禁。

苏清越冷笑置之。她早知变革非一纸诏令便可完成。沉默千年的人不会一夜开口,而握权百年的人更不会轻易放手。

她提笔写下一道青鸟令:“凡销毁女性手稿者,无论官民,皆录其罪,公榜于紫茉莉堂门前。”随即命铭名院弟子分赴各地,设立“寻名驿站”,专收民间呈报的被湮没女子事迹。短短半月,各地文书如雪片飞来:有江南寡妇以医术救乡人数百,却被族谱记作“无子早亡”;有川中绣娘创“双面异色绣法”,成果归于夫家商铺;甚至宫中一位已故嫔妃,曾参与修订历法,却只因身份卑微,名字连内务府档案都未曾录入。

每一份呈报,苏清越皆亲笔批注,交由林小满组织编修。她们不再等待官方认可,而是自行刊印《默史》续册,封面不再用素白,而是一抹浓烈的紫红??那是紫茉莉盛开的颜色,也是血与火交融的象征。

然而,真正的反击来自皇城内部。

三日后,皇帝突然召见苏清越,神色凝重。御书房内,案上摊开一封密折,墨迹犹新。

“有人举报你私掘皇陵,亵渎先帝安宁。”皇帝缓缓道,“罪证确凿,西苑冰窖通往地宫的秘道已被礼部派人封锁,多名工匠被捕。”

苏清越不惊不怒,只轻轻叩了叩案角:“陛下可知,那地宫并非皇陵,而是‘静养局’中枢?贞元帝师李崇文虽未入宗庙正祀,却借帝王之名,设七域控女之制,历时三百余年,湮灭才女数千。若此为亵渎,那真正亵渎列祖列宗的,是隐瞒真相、欺瞒后世之人。”

皇帝沉默良久,终是长叹:“可朝中已有八十一人联名弹劾你‘妖言惑众,动摇国本’。若朕执意护你,恐生政变。”

苏清越抬眸,目光如刃:“陛下以为,什么是国本?是几块牌位,几句祖训,还是千万百姓的生计、智慧与尊严?若女子不能读书、不能行医、不能治国,那这个国家就算城墙再高,也将沦为思想的囚笼。”

话音落下,殿外忽闻脚步纷乱。一名太监跌撞而入,双手捧着一只漆盒:“启禀陛下!东宫送来此物,太子说……只有它能证明苏姑娘清白!”

皇帝打开漆盒,众人皆惊。

里面是一卷黄绢,封缄完好,印玺清晰??竟是先帝临终前亲手封存的“遗诏匣”副件!

展开绢书,内容令人窒息:

>“朕幼时曾见母后深夜抄写《女诫补注》,欲刊行天下,教化女子独立自强。然李氏余党胁迫内阁,诬其‘心疾发作’,强行迁居冷宫。朕登基后查得真相,方知静养局仍存,且渗透六部。朕欲铲除,却恐动摇社稷,只得隐忍。今将大限,唯愿后人勿蹈覆辙。若有女子挺身而出,破井鸣钟,当全力扶持,不可使其孤战。”

殿内死寂。

皇帝双手颤抖,眼中泛起泪光:“原来母后……也曾在那地宫之中留下痕迹?”

苏清越点头:“第七口井中,有一幅画像,题为‘谢昭华’,画中女子手持律典,眉目间有龙气。我起初不解,为何她位列七贤之首。如今方知,她是陛下的生母,先帝最敬重的皇后,亦是静养局最后一位公开反抗者。”

她顿了顿,声音沉静如海:“她不是疯了,是拒绝配合‘静养’洗脑。他们给她灌药,囚禁十年,直至死亡。”

皇帝猛然起身,一脚踢翻案桌!

“传旨!”他怒吼,“即刻释放所有被捕工匠!礼部尚书陈文渊,停职待查!凡参与构陷苏清越者,一律革职查办!另命钦天监择吉日,为谢皇后重修陵寝,追谥‘明慧’!”

圣旨如雷霆炸响,朝野为之剧震。

与此同时,紫茉莉堂前的广场上,已聚集数千民众。他们手中举着写满名字的竹简、布条、纸幡,都是这些日子挖掘出的被遗忘女子之名。孩子们背着新课本,朗声诵读《女子史》第一章:“昔有沈兰心,造天文钟,启民智;程素云,撰农书,养万民……”

林小满站上高台,声音清亮:“今日,我们不只是纪念死者,更要唤醒生者!从今往后,每年七月十七,定为‘鸣钟日’!全国女子书院同时敲钟,声达九霄,告慰英灵!”

钟声响起那一刻,远在兰溪的女塾遗址中,那台沉睡百年的天文钟,竟自行转动了一格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