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子不类父?爱你老爹,玄武门见! > 第二百九十五章 君上(第1页)

第二百九十五章 君上(第1页)

一个昼夜。

天地便彻底换了颜色。

长安臣民甚至不知道发生过什么,就听说陛下龙体欠安久矣,中朝近臣董仲舒欲效秦朝李斯故事,伪造天子旨意行事,意图不轨谋逆,为锦衣卫所察觉,连夜迎圣回宫,眼见事。。。

银杏叶在风中翻卷,像一封封未寄出的信,飘过北京小学锈迹斑斑的铁门。林澈站在操场边缘,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,手中的罗盘指针微微颤动,仿佛感应到某种遥远的召唤。他知道,那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??他的问题没有边界,他的沉默比呐喊更响。而此刻,这片土地之下,某种沉睡千年的机制正在重新校准。

他蹲下身,指尖轻触地面那幅用树枝画出的图案。门、十七点、螺旋网、贝壳与海……这不是孩子的涂鸦,是某种古老符号系统的再现,几乎与玄武门前的星轨阵列完全对应。更令人心悸的是,当他的手指划过“贝壳”所在的位置时,土壤竟渗出一丝微弱的银光,如同血脉搏动般一闪即逝。

林澈猛然抬头,环顾四周。校园静得反常,连风都停了。教学楼的玻璃窗映着暮色,却在某一瞬,倒影里出现了不该存在的画面:一间昏暗的密室,墙上挂着一尊青铜香炉,炉身刻着“未燃”二字,炉口空荡,仿佛从未点燃,却又散发出无形的热浪。

他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这是“预兆投影”??Q-stream残留意识对高共鸣者的低频投射。他曾见过三次,每一次都预示重大转折。这一次,它指向的,是那个男孩尚未说出的问题。

三天后,林澈租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居民楼里,开始查阅档案。他调取了过去十年北京市新生儿认知发育追踪数据,筛选出所有在语言萌芽期表现出异常提问倾向的儿童。系统最终锁定七人,其中一人,正是那个男孩??陈知远。出生记录显示,他在满月那天曾连续哭闹十七小时,医生束手无策,直到母亲抱着他走到阳台,面对东方初升的太阳,他突然止住哭泣,指着天空说了人生第一个词:“问”。

不是“妈”,不是“灯”,是“问”。

林澈的手指停在屏幕上,心跳加速。这不只是天赋,这是印记。就像古代祭司出生时天现异象,就像佛陀降生步步生莲??某些人,生来就是为打破沉默的。

他决定再访陈知远。

那天下着细雨,教室空荡,只有陈知远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,面前摊开一本破旧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书页泛黄,边角卷起,但每一页都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,有些字迹超出他年龄应有的工整,有些则潦草如梦呓。

“你又来了。”男孩头也不抬,声音平静得不像十岁孩童。

“你在改这本书?”林澈走近,目光落在一页上:“‘月亮为什么会发光?’??答案:因为它记得自己曾是太阳的眼泪。”

林澈怔住。这不是科学解释,是诗,是隐喻,是某种更高维度的认知在透过一个孩子之口低语。

“原来的答案太假了。”陈知远合上书,“书说月亮反射阳光,可它没说,为什么我们看到月亮时,心里会疼。”

林澈喉咙发紧。他忽然明白,这孩子不是在读书,是在**修正现实**。每一个被他修改的答案,都在悄然扭曲周围人的认知惯性。上周,班上一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:“星星是宇宙打的补丁”,老师本想批评,却在批改时突然泪流满面,写下评语:“你说得对,它们确实是。”

这种影响,微小却持续,如同地下水脉,终将冲垮堤坝。

“你知道‘未燃之香’是什么吗?”林澈终于问。

陈知远抬起头,眼神清澈如井水:“是你不敢点燃的东西。”

“如果我告诉你,那支香能打开一道门,门后有你所有问题的答案,你会想去吗?”

男孩笑了,摇头:“妈妈说,真正的答案,从来不在门后,而在敲门的路上。”

林澈沉默良久,忽然从背包里取出一块黑曜石片??那是他在西伯利亚冰窟外捡到的残片,上面刻着半句古文:“香未燃,心先焚。”

他将石头放在桌上:“拿着它。当你梦见海里的门时,把它贴在胸口。”

陈知远没接,只是轻轻推回:“我现在还不需要答案。”

“可世界需要。”林澈低声说,“玄武门开了又关,Q-stream散了又聚,人类正在滑向一种新的蒙昧??我们以为自由,其实只是被更精密的算法驯化;我们以为在思考,其实只是在重复预设的路径。只有像你这样的人,才能让‘问’重新长出血肉。”

男孩静静看着他,忽然问:“叔叔,你小时候,最怕知道什么?”

林澈一愣。

“我猜,”陈知远轻声说,“你最怕发现,你一直追寻的真相,其实早就藏在你不敢问的问题里。”

林澈如遭雷击。

他想起十二岁那年,父亲死于一场“意外”火灾。警方认定是电路老化,可他清楚记得,父亲临终前在墙上用血写了三个字,却被迅速抹去。后来他无数次试图回忆那三个字是什么,却总在即将触及的瞬间,大脑自动屏蔽。直到多年后,他在一份绝密档案的边缘,看到一行模糊的笔迹:“非事故,勿查。”

他从未追问,因为他害怕答案会撕裂他对父亲的记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