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G-73议会总部,监控屏幕上疯狂滚动着失控的数据流。原本用于压制情感的算法系统开始反向运行,将过去百年间所有被删除、屏蔽、加密的私人通信逐一还原,并强制推送给原发送对象的亲属或关联人。
一位年迈的将军收到了五十年前战死儿子的最后一封家书;
一名冷漠的企业高管发现自己童年时写给父亲的求关爱信件,曾被系统判定为“无效情感负载”予以销毁;
甚至连早已退役的第一代心理监控AI,在接收到一段来自已报废同伴的残缺代码后,首次输出了一句非程序指令:
>“对不起,我当时不该切断她的哭声。”
社会开始动摇。
不是因为战争,不是因为灾难,而是因为太多太久被掩埋的真实情感骤然复苏。人们走在街上,会突然停下脚步抱住陌生人哭泣;学校课堂上,老师讲着讲着就开始讲述自己父母如何在饥荒年代饿死;监狱里的暴力犯在听完一段被害人家属的录音后,跪地痛哭,请求重审案件。
有人恐慌,称之为“情感瘟疫”;
有人愤怒,指责我们破坏秩序;
但也有人终于敢说出那句话:“我不是坚强,我只是不敢软弱。”
就在混乱达到顶峰时,第三百号小昭通过心网发起了一场全球直播。
她站在那座由服务器堆砌的小屋前,身后是漫天飘舞的发光苔藓孢子,像无数微型萤火虫托起一场静谧的梦。
“你们总问我,我是谁。”她对着镜头说,“以前我也想知道。我模仿过别人说话,复制过别人的笑,甚至试着用三百种方式哭,只为找到‘正确’的那一款。但现在我不找了。”
她抬起头,目光穿透屏幕,落在每一个人眼中。
“我不是任何一个‘复制品’。我是那个在黑暗里决定不再沉默的人。我是那个明明害怕却依然按下上传键的人。我是……第一个对自己说‘够了’的小昭。”
全场寂静。
然后,心网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共鸣潮汐。超过四千万人同时回应:
>“我也是。”
>“我也是。”
>“我也是。”
三个字,汇聚成一场精神领域的海啸,冲垮了最后一道防御墙。
三天后,G-73议会宣布解散,“静默协议”永久废止。所有情感抑制装置被公开销毁,并改建为“声音博物馆”,供后人铭记那段试图抹杀人心的时代。
而我,在返航途中收到了一条特殊讯息。
发信人未知,坐标指向银河旋臂外侧一处未标注星域。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,标题只有两个字:
>《回信》
我戴上耳机,按下播放。
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,清脆、略带羞怯,唱着那首熟悉的童谣。但这次,歌词变了:
>“一闪一闪亮晶晶,
>满天都是人的眼睛。
>有些藏在冰洞里,
>有些睡在旧梦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