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用宅斗套路一统江湖 > 第 37 章(第2页)

第 37 章(第2页)

“三姑六婆呗,”老头用烟杆虚点了一下,“什么媒婆牙婆的,这些女人常在后宅里蹿,什么都知道点。不过像你们陈家这种深宅大户,她们也进不去。”

陈妙之只得作罢。

眼见这一回也是无功而返,甘禹和等人不免有些悻悻,可陈妙之却想起了什么,问道:“既然你看见了我们掌门带着一枝花,那是什么花?”

“不认识,”老头答道,“传消息回来的弟子也是个粗人,只知道是一种山花,只有四瓣花瓣,碗口大。”

“可否劳烦画出来?”陈妙之追问道。

老头抽着旱烟摇头:“我也只是听着消息,没见过那花,画不出来。不过么,碗口大的四瓣花,可不多见。”

“那花,是红是白?”

“红的,”老头回答。

那一刻,陈妙之只觉得脑海中,一些东西串联了起来,忙对甘禹和问道:“鹤归山,是不是离武庸不远?”

甘禹和点头:“是,就在武庸西面,不过几十里地。我早就去那边转过了,还往东而去,遇到了你和香——”说到这里,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,“你想是什么?”

陈妙之又将目光看向老头:“敢问,一年多前,到底是几月,见到的他?”

老头思索了一会儿,答:“约莫三四月吧,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,不然他怎么背那么大一枝花?”

陈妙之闭眼,默默盘算了一息,才睁开眼说道:“我猜,师父是去了一趟武庸。”

这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,颜问桃不以为意:“我们也知道,附近都转了一圈。”

“不,我的意思是,师父进入的是武庸城内,并非城外,”陈妙之如是说道,“他应该是进了城,卖了花。”

这一回,连抽烟老头都坐直了身子,看向她。毕竟武庸城内都是天潢贵胄,没有一个乞儿,内里如何,也是他所不知的。

“去年三月,城内突然流行戴四照花,”陈妙之说道,“那是山花,武庸城内没有,一时间,开出了天价,寻常的白花,一朵花就能卖上五两银子。”

“而艳红色,尤为难得,一花难求,”陈妙之说道,“我记着,统共只有三户人家的女眷戴上了。”

她掰起手指开始算道:“我们家,粱候家还有魏丞相家。”

一时间,里室内没有声音,每个人都在默默盘算着什么。

而后,是颜问桃先开口:“那什么,咱们也不能去武庸里问啊。之前找你时就试过了,那地方,难进!”

“就算进了,没问到经手的人,也是白问,”陈妙之继续说道,“像我们陈家,侯府,相府这样的人家,负责采买的下人多如牛毛,分工极细。若是问错了人,对方必然是一问三不知,反而会打草惊蛇。”

甘禹和道:“不如查查师父是怎么进去的?武庸城可不好进啊。”

“说得也是,”这回是吸烟老头发言,“要是知道了如何能进去,我们的人也能有法子进去了。”

可仔细思索了很久,也没人有个思路,一时间,大家齐齐叹了口气。

离开了气氛诡谲的分舵,走在返回旅店的长丰城街道上,傍晚的微风拂面,才让人感觉重新回到了烟火人间。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,陈妙之忽然想起方才那老头脱口而出的名字,不由好奇地问道:“颜师姐,甘师兄,方才那个花狗山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

此话一出,甘禹和脸色分外尴尬,颜问桃倒也坦然:“没啥,就是我们门派之前的名字,后来就改了。就跟我以前叫二虎一样,一些人习惯了,就改不了口。”

尔后陈妙之就得知了,原来花山派所在的那座馒头一样的山,名叫花狗山。后来先先掌门在山上安定下来,开宗立派,到了何白柳这一代,觉得花狗山委实难听,在江湖上怕是永远抬不起头,就把当中的狗字省略了,从此就叫花山派了。

陈妙之:这可真是宗门不幸。任你再强,谁要挨上这么个名字,谁都觉得你好欺负。

几人正说着话,居然遇到了西庭。

两厢见面,都很吃惊。

香浮奇道:“西庭叔,你不在袁少爷身边么?”

西庭只笑了笑:“出来采买些吃食,预备明日上路。”

“这样啊,”香浮不疑有他,点点头。

西庭暗暗抹了一把汗:总算把那封密信给送了出去。他虽在袁家是个说得上话的,但在袁定舟面前,终究是个下人,没法做主。如今少爷是愈发不堪了,不好好读书,只顾着和陈七娘一起,混迹在江湖匪类里,四处流窜。如此下去,还怎么考学?老爷在举人的位置上蹉跎了二十年,少爷可不能在童生的位置上待二十年啊。

如今之计,只能想办法请老爷出山,收拾这个只顾儿女情长的少爷了。

几人都各怀心事,回到旅店,歇息了一夜后,又启程上路,往拓阳而去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