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> 第195章 取经二周目(第2页)

第195章 取经二周目(第2页)

阿篱率众赶赴现场,只见殿门紧闭,两侧立着十二尊石俑,皆为历代因言获罪者化身。突然,最左侧一尊石俑眼角渗出血泪,嘴唇微动,吐出两个字:“放我……出去。”

紧接着,所有石俑齐齐睁眼,低吼如潮:“我们要说话!我们要被听见!”

阿篱咬破指尖,以血画符,启动金莲共鸣。刹那间,百里之内,所有人心头响起一段陌生记忆??那是三百年前,一位女诗人临刑前写下的绝命诗,诗成即焚,从未流传。可此刻,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,仿佛刻入灵魂。

“认知壁垒松动了。”敖清喃喃道,“许仕林正在改写规则。”

心井之中,许仕林已濒临极限。他的身体开始透明,记忆正被大量抽离。但他仍坚持书写,一笔一划,皆以生命为墨:

>“我不求永生,只求真实长存。”

>“我不惧遗忘,只怕无人再问为何。”

>“若有来世,请让我生于敢于说话的时代。”

最后一笔落下,整条记忆星河骤然收束,汇成一道金色光柱,直冲云霄。光中浮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:未来的某一天,一名少年站在废墟中捧起一块残碑,上面赫然是今日所书的誓言。他泪流满面,然后转身对身后的孩子们说:“这就是我们祖先foughtfor的东西。”

“foughtfor”??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词,却在此刻自然显现。

许仕林笑了。他知道,那是记忆跨越时空的回应。

当他醒来时,已躺在言之城屋中。窗外晨曦初露,金莲盛开如海。阿篱坐在床边,眼中含泪。

“你消失了整整七日。”她哽咽道,“全城百姓轮流守护你的躯体,生怕你回不来。”

许仕林挣扎起身,望向昆仑方向。只见昔日灰白的天空,竟透出一丝湛蓝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七十二座照雪堂遗址同时升腾起金色光柱,与言之城遥相呼应,构成一张覆盖九州的记忆网络。

而在北方边境,那座荒废照雪堂的残碑终于完整浮现,八个小字环绕主文旋转不息:

>**当众生齐声,天地亦将俯首。**

>**今我执言,万古同证。**

数日后,第一本《未录志》正式刊行。书中收录三百余篇被湮灭的真相,每一页都需要读者以血指印开启,方能阅读。奇怪的是,无论识字与否,翻开之人皆能“听见”文字背后的呐喊与哭泣。

有老者读后一夜白头,因记起了自己年轻时举报邻居而导致其全家惨死;有官员痛哭失声,主动交出贪腐账册,称“不能再骗自己了”。

一场静默的觉醒,正在九州蔓延。

某夜,许仕林独自登上城墙,望着满城灯火。每一盏灯下,都有人在讲述故事。有的讲父亲如何因一句话被打入监牢,有的讲祖母如何藏匿一本禁书十年。这些话语汇聚成风,吹过金莲花海,化作阵阵清香。

忽然,他胸口一热。

低头看去,那枚金莲莲子悄然裂开,一道极细的魂光飘出,缠绕在他手腕上,温柔如旧友重逢。

箫声再起,这次,是从他心底响起。

他终于明白,金觉从未离去。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??活在每一次勇敢的诉说里,活在每一滴为真相流下的泪水中,活在所有不愿再被欺骗的灵魂深处。

三个月后,第一座“言塔”在言之城中心建成。塔高九层,每层皆设讲台,昼夜不息地播放百姓口述历史。塔顶镶嵌元忆灯碎片,光芒可照百里。传说只要诚心倾听他人之痛,便能在梦中见到逝去亲人的身影。

而海底深处,律源碑底部的金莲根系悄然延伸,缠绕住那枚新生的莲子。碑文裂缝中,浮现出一行从未有过的新字:

>**“记忆不死,因其本无形。唯信者得见,唯勇者相传。”**

许仕林依旧每日擦拭照雪剑,但不再孤寂。孩子们常围在他身边,听他讲母亲的故事,讲金觉的箫声,讲那一夜如何跃入心井,只为换来一句真话的重生。

有个小女孩问他:“许爷爷,如果有一天,所有人都又忘记了怎么办?”

他抚摸她的头发,微笑道:“那就再讲一遍。只要还有人愿意听,故事就不会结束。”

风掠过城墙,金莲簌簌作响,仿佛千万人在轻声附和。

而在遥远的西域沙漠中,一支商队偶然发现一座沙丘下的石室。室内空无一物,唯有一面铜镜悬于墙上。当月光透过沙隙洒落镜面时,竟映出一幕奇异影像:一名白衣少年执剑立于井边,身后站着无数模糊身影,齐声低语:

“我们在这里。我们一直都在。”

没有人知道这段影像从何而来。

但从此以后,每当夜深人静,路过此地的旅人总能听见隐约诵读声,如风穿谷,绵延不绝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