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部门刚刚成立,甚至同事都还没认齐的时候这些人就全都撒了出去。
他们这个部门就是这样。
大部分员工平时都会在外出差轮着坐班。
所以工位也是共享工位,谁出差了工位就会提供给其他工作人员。
他们部门员工数量几百人,但工位实际上就五十多个。
现在在办公室里的也不过二三十人,其他人去到了全球各地开始采集数据核实数据。
……
在南非,哲通的武装车辆,也就是载有武装安保人员的供电车带着数据人员开进了丛林。
在边疆,哲通的车子一路爬坡上山。
工作人员带着氧气瓶去到了海拔四千多米甚至快五千的村子里核实。
至于办公室里的几十人则在高强度的核对汇总各处数据。
……
几个月后,数据部门的负责人来到了林哲的办公室前。
今天是林哲的“工作日”,办公室外排着队有不少人,都是哲通各个部门的高管。
终于,张雨靓来到了他面前。
“刘经理,林总有请。”
听到这话后他连忙点了点头,接着带着材料走了进去。
一进去后林哲先是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“刘经理,这段时间确实辛苦你和你们数据架构分析部的兄弟了吗,全世界到处跑,加班量在咱集团都是最前面的了。”
“林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不辛苦不辛苦。”
“嗯,这事忙完了我会安排人给你们部门放几天假的,确实辛苦该歇一歇。”
说完这些林哲就开始关心起这次的结果。
得到许可之后,刘经理安排人往林哲办公室里抬进去了好几大箱纸面数据材料。
这还是汇总过后的。
要是数据原件,他们部门在库管那里存着整整两个房间的。
另外电子版的也有。
看着这些数据林哲点了点头。
和第三方的交叉对比还真没什么出入。
这些年哲通的成绩确实喜人。
而这一份份数据就好像是成绩单,林哲看了很满意。
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才会要他们把纸质版的拿过来。
这电子版的看着不那么得劲。
还得是纸质版的,这样翻看着才有感觉。
这样看着才有一些成就感,这些都是自己和哲通这些年成就的见证。
没什么比这些一板一眼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了。
林哲就蹲在办公室里,翻看着这些纸张,看着上面写着为多少个村子通电,减少了多少碳排放。()
一成立直接在总部大厦给了个位置,而且员工数量还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