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〔美娱〕弦上的十六年 > Written Stars横空出世(第1页)

Written Stars横空出世(第1页)

洛杉矶的晨光,小心翼翼地透过诺亚家书房那扇巨大的落地窗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。

奥萝拉蜷缩在书房那张磨损了边缘的软榻上,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平板冰凉光滑的屏幕。

屏幕上正刷新着一个个令人眩晕的数字和标题。

大卫·陈在半小时前打来的越洋电话里,声音因为激动和缺乏睡眠而异常尖利:

“空降!奥莉!空降冠军!《WrittenStars》单曲榜第一!专辑榜第二!

上帝,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?这意味着你他妈的把整个游戏规则都掀翻了!”

埃莉诺端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花茶走进来,轻轻放在女儿手边的矮几上。

她没有看那屏幕,目光直接落在奥萝拉脸上。

“感觉如何,亲爱的?”

埃莉诺在这时要比奥萝拉冷静得多,她的声音像一阵抚过琴弦的微风,

“站在风暴眼的中心,是不是反而听不到外面的雷鸣?”

奥萝拉抬起头,试图扯出一个轻松的笑容,回应母亲的打趣,却发现面部肌肉像是被冻住了一般,僵硬得不听使唤。

她最终只是微微牵动了一下嘴角,一个近乎疲惫的弧度。

“我不知道,妈妈。”

她的声音有些沙哑,是昨夜在录音室反复调整母带细节留下的痕迹,

“感觉……很吵。即使在这里,也觉得很吵。”

她的指尖停在一个刺眼的标题上——《时代》周刊网络版:

“一个灵魂的爆发:奥萝拉·诺亚与她的《WrittenStars》”。

文章将她那些在深夜被泪水浸透的稿纸,那些在异国他乡街头捕捉到的、混合着孤独与自由的旋律碎片,都变成传奇的注脚,被无数陌生人咀嚼、品味、消费。

《滚石》杂志的封面更是极具冲击力——

是她那张剪短头发后拍摄的黑白侧影,眼神锐利,下颌线紧绷。标题用猩红的粗体字宣告:

“奥萝拉·诺亚的弑神与重生。”

文章盛赞她“完成了一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‘弑神’仪式,亲手扼杀了那个被大众定义的、甜美的‘校园民谣才女’形象,并以一个更加复杂、强大、充满艺术野心与原始力量的摇滚女歌手形象重生。”

乐评人似乎用尽了字典里所有赞美的词汇。“独立音乐与主流市场的完美桥梁”、“九十年代女性摇滚复兴的号角”、“充满了波莉·简·哈维的原始张力与多莉·艾莫丝的戏剧化叙事”……这些曾经她需要仰望的名字和评价,如今像雪片般落在她身上,几乎要将她掩埋。

而最冰冷,也最滚烫的,是那些数字。

公告牌的官方数据确认,《WrittenStars》同名主打歌,以无可争议的电台点播率、单曲销量和流媒体数据,空降公告牌单曲榜冠军,并且势头强劲,看不出任何下滑的迹象。

专辑本身,也直接空降公告牌专辑榜第二位,仅以极其微弱的差距落后于一位统治乐坛多年的流行天王的精选集。

媒体甚至已经开始用“奥萝拉现象”来形容这次成功。

她的手机早已被迫关机,但家里的座机电话却像发了疯一样,隔几分钟就响一次。

埃莉诺走过去,熟练地接起,用带着距离感的礼貌应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道贺、采访邀约和商业合作试探。

每一次铃声,都像一根细针,轻轻刺一下奥萝拉的神经。

她站起身,几乎是逃离般地走进了琴房。

这里依旧是她最熟悉的堡垒,斯坦威钢琴静默得立在角落,乐谱架上散落着未完成的草稿。

那支承载了太多记忆与期许的定制麦克风,静静立在支架上,在从百叶窗缝隙透进来的晨光中,泛着冷冽的银辉。

她走过去,伸出手指,像触碰一件易碎的圣物,轻轻抚过防喷罩内侧刻着的那个隐秘的、只有她和另一个灵魂才懂得其全部含义的符号。

指尖传来的,不再是圣塔莫尼卡那个夜晚相纸的微温,也不是他掌心滚烫的温度,而是金属永恒的、不容置疑的冰凉。

一种奇异的疏离感,像冰冷的海水,缓缓漫过她的胸腔。

这巨大的、足以让无数人疯狂的成功,是用她心碎的灰烬和重塑灵魂的烈火锻造而成的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