亥时刚过,大通城已陷入宵禁的沉寂。长街空荡,只余巡夜武侯整齐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。
“哒哒哒——”
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忽的在寂静的街道上响起,速度极快,转瞬便冲到了眼前。
一个刚入伍不久的小个子武侯瞪大了眼——谁这么大胆?不仅敢在宵禁出门,还敢在城内纵马车狂奔!简直是把城规当儿戏!
他热血上涌,下意识提起银枪,便要上前拦下这狂徒。
领队的武侯却眼疾手快,一把将他拽了回来,同时低声喝令其余人迅速向道旁避让,清出更宽的通路。
马车如一阵风似地掠过,径直扬长而去。
“队、队正!为何不拦?”小个子又急又惑。
领队屏气凝神,直到马车远去,方指着车上的徽记,语重心长道:
“小子,记牢了。这大通城的规矩,管天管地,唯独管不了车里这位。”
“为……为何?”
“因为车内这位,便是定下大通城所有规矩的,城主——辛大人!”
小个子心下骇然,转头望去,马车已只剩一个模糊黑点了。他踮脚又望了两息,恍然之余,心下疑惑又起:
城主大人这深更半夜的,瞧着方向……竟像是要出城?
……
马车内,柳文渊用袖子不断拭着额角的汗,向辛师汇报当下情况。
“大人,祸不单行啊!城外义仓本就因北狄蝗灾来的流民挤得满满当当,州府批下来那点修缮款,满打满算也就三百两,刚够把流民安置妥当。可眼下北狄释放战俘竟不声不响就提前到了!朝廷的通行文书连个影子都没有,这、这可如何是好!”
辛师指尖轻叩窗棂。
两国合约刚成,算下日子北狄使团怕是刚回国都,怎会战俘今夜便已达边境?
除非……这些人早就被送到了边城附近。
但战俘交接乃国之大事,规程繁琐,查验复杂,往来文书没一两个月根本下不来。她早已上了加急奏折,可就算朝廷立刻批复,往返至少也需十日。
远水难救近火。
“眼下到了多少人?”辛师问。
崔同立刻递上一本名册,道:“回大人,这一批,三百零七人。”
“这一批?”辛师眼帘一掀。
崔同点头,解释道:“交割使说,后续还有两批战俘正在路上。可是大人,我们没有朝廷文书,如何核验这册上之名是真是假?”
无法核验,就不能放行。
不能放行,这几百号人就得全部堵在城门口,城外本就岌岌可危的安置局面,会雪上加霜。
怎么看,都是个死局。
“先去看看。”她需要亲眼确定情况。
马车不一会就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