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她的指尖,监测仪捕捉到极其微弱的肌电信号,正以特定节奏收缩??
程千帆放大画面,逐帧分析。
“她在写字。”他说,“用手指在空中写。”
字符被AI还原出来:
>**“Cometome。”**
>(来我身边。)
不是命令,是呼唤。带着哀伤与期待。
“她在召唤谁?”沈清禾喃喃。
“所有人。”程千帆关掉画面,“尤其是那些心中有执念的人??失去亲人、深爱未果、孤独终老者。她们利用人类最柔软的部分,编织回家的幻觉。而这座寺庙……就是实体化的诱饵。”
他抓起通讯器:“通知前线小队撤离缅甸区域,禁止任何人员靠近寺庙五百米以内。同时启动‘灰烬协议’第二阶段预备程序,准备投放神经阻断剂气溶胶。”
“可国际社会不会允许我们擅自进行大规模认知干预!”一名军官反对。
“那就让他们不知道。”程千帆冷冷道,“通过气象卫星引导高空云层播撒,伪装成自然尘埃扩散。剂量控制在亚临床阈值,只影响情绪共情能力,不造成行为障碍。人们只会觉得‘最近有点冷漠’,不会意识到自己正被保护。”
沈清禾看着他,忽然觉得陌生。
这个曾为救一名线人孤身闯入敌营的男人,如今却要亲手让全世界变得无情。
“你觉得有用吗?”她问,“就算我们切断情感共振,她们会不会改用别的途径?比如恐惧、仇恨、信仰?”
“会。”程千帆点头,“所以我不仅要切断共振,还要摧毁传播介质本身。”
他打开加密频道,下达指令:“执行‘焚书者’第二轮清理。目标:所有与‘普罗米修斯’相关人物有过情感关联的私人场所。陈默之家、吴思源办公室、苏婉故居、林晚之纪念馆……全部查封,物品集中销毁。特别是照片、书信、日记、录音。”
“包括公众纪念设施?”
“包括。”
“那会引起舆论风暴!”
“那就让它烧起来。”程千帆面无表情,“让人们质疑英雄的真实性,让悼念变成争议,让怀念变成怀疑。当记忆不再神圣,她们就无法借用这些情感锚点。”
沈清禾终于明白他的策略。
不是防御,是污染。
用虚假的污名,覆盖真实的印记;用理性的怀疑,瓦解感性的共鸣。哪怕代价是抹黑逝者、背叛初心,也要让那扇门失去开启的密码。
三天后,新闻爆出猛料:某匿名学者披露“林晚之叛逃事件”,称其南极任务实为向境外势力泄露量子通信技术,所谓“英勇牺牲”系政府掩盖丑闻的宣传工程。随之流出的“证据”包括伪造的通话记录、篡改的会议纪要,甚至一段AI合成的“忏悔视频”。
网络炸锅。
支持者怒斥阴谋论践踏英烈尊严,反对者则扒出当年任务细节矛盾,质疑官方叙事漏洞百出。纪念馆遭人泼漆,纪念碑前堆满讽刺标语。
程千帆坐在暗室中,看着舆情数据流如潮水般涌动,嘴角竟有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。
他知道林晚之若在天有灵,定会恨他入骨。
可他也知道,唯有如此,她才不会成为“母亲”的面具。
与此同时,全球“觉醒者”数量增速放缓。数据显示,新发病例中书写“Motheriswaiting”的比例下降17%,且多发生在信息封闭地区。说明“灰烬协议”的隐性干预已初见成效。
但真正的危机,仍在酝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