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那年花开1981 > 第五百四十二章 这笔账不算亏(第2页)

第五百四十二章 这笔账不算亏(第2页)

“妈?”林秀芬凑近,“您要什么?”

老人费力地抬起手,指向床头柜。林秀芬打开抽屉,里面只有一本老旧的相册。她拿出来翻开,第一页是一张泛黄的合影:年轻的婆婆穿着列宁装,站在一棵梧桐树下,身旁是个戴眼镜的男人,笑容温润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1954年春,与李君摄于师范学院。”

林秀芬心头一震。

婆婆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那张脸,又缓缓移到她脸上,最后,竟露出一丝极淡的笑。那一瞬间,林秀芬仿佛明白了什么。她紧紧握住婆婆的手,哽咽道:“我知道了,我都懂了。”

半夜,护士巡房时发现病人呼吸急促,连忙叫来值班医生。氧气面罩戴上后,婆婆的呼吸稍稍平稳了些。林秀芬一直守着,不敢合眼。凌晨四点,老人忽然剧烈咳嗽起来,嘴里涌出带血的泡沫。医生赶来抢救,但不到二十分钟,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拉成了一条直线。

林秀芬跪在床边,抱着婆婆渐渐冰冷的身体,嚎啕大哭。

天亮后,她独自料理后事。联系殡仪馆、通知亲戚、准备寿衣……每一步都按部就班地做着,像台上了发条的机器。小海连夜赶回来,红着眼抱住她:“妈,辛苦你了。”

她摇摇头,什么也没说。

出殡那天,细雨纷纷。送葬队伍从医院走到火葬场,一路沉默。陈桂花捧着骨灰盒,走到林秀芬身边,低声说:“姐姐临走前,让我交给你一样东西。”

她递过来一封信,信封已经发黄,边角磨损,上面写着“致吾妻”三个字,却没有署名。林秀芬颤抖着手拆开,里面是一张信纸,字迹清秀有力:

“若你收到此信,我已长眠于北国雪原。十七年风雪,未改初心。每当春来,山茶花开,便知你在人间安好。愿你余生无苦,唯愿平安。??李”

雨越下越大,打湿了信纸,墨迹微微晕开。林秀芬站在雨中,久久不动。她终于明白,为什么婆婆最爱山茶花,为什么总在春天念叨着种花。

三天后,她在院子里挖了个坑,把那两盆山茶花移栽进去。土是新翻的,黑黝黝的,散发着湿润的气息。她一铲一铲地填土,压实,浇水,动作轻柔得像在哄孩子睡觉。

小海站在门口看着她,轻声问:“妈,真要种这儿?”

她点点头:“你奶奶喜欢。”

“可她说过讨厌红色。”

“那是以前的事。”林秀芬直起腰,望着初春灰蒙蒙的天空,“人都走了,恩怨也该放下了。这花,是替她活着的人开的。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。清明前后,山茶花陆续绽放,一朵朵红得热烈,像是要把整个冬天积攒的沉默都喊出来。邻居家的孩子跑来看,嚷着“林奶奶家的花开得真好看”。林秀芬笑着递给他们糖,眼里有光。

某天傍晚,她收拾旧物,在衣柜最底层发现一个铁盒。打开一看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封信,全都来自北大荒,寄信人是“李君”。每一封都未拆封,却被保存得干干净净。最下面压着一张纸条,是婆婆的笔迹:

“我不敢看,也不敢扔。怕一看,心就碎了;一扔,魂就丢了。”

林秀芬坐在床沿,一封一封地读着。那些文字穿越风雪而来,诉说着思念、饥饿、寒冷,还有对一朵山茶花的执念。最后一封信写于1978年冬,信中说:“听说政策松动了,也许明年,我能回来。”

可他已经回不来了。他在第二年春天死于肺病,埋在雪地里,墓碑朝南。

她把信重新放回盒子,锁进抽屉。然后走到院子里,剪下一枝盛开的山茶,插进堂屋的瓷瓶里。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花瓣上的露珠闪闪发亮。

晚上吃饭时,小海忽然说:“妈,厂里有个女工,姓赵,介绍我认识个姑娘,是小学老师,人挺好的。”

林秀芬夹菜的手顿了一下,笑着说:“那你见见呗,合适就处一处。”

“您不反对?”

“我反对什么?”她夹了一筷子土豆炖牛肉放进他碗里,“你还年轻,该有自己的生活。你奶奶走了,这个家还得往前走。”

夜深了,她坐在灯下织毛衣,针线穿梭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。窗外,春风拂过院墙,吹动新抽的柳芽。远处传来收音机里的歌声:“夜来香,我为你歌唱……”

她停下手中的活,望向那株山茶。花瓣在月光下泛着银光,像极了旧时光里,某个未曾实现的梦。

但她知道,梦虽碎,花仍在。只要根扎得够深,年年都会开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