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子都在老爹肖川家扒榛子松子,今年年景不好,上山的人多,榛子松子也弄不到多少,这几天就不打算再去了。
“老二啊,大玉走了有俩月了吧。”肖川拿着烟袋锅儿,在旁边坐着。
“有了,俩多月了。”
“这孩子来信没,在那边咋样啊?”
“前几天,来信了,说一切都好,学习没问题,也能吃饱,还说上学也没有想象的难,好像还受表扬了。”
“大玉这孩子到哪里都错不了,多懂事啊。”肖玉大伯娘。
冯景娴:“咱们家的孩子,都不赖,芳姐儿,天仁天义,有一个算一个,又能干又懂事。可是孩子太懂事也不好,我们就怕她有难处也不说。”
“吃苦受累是免不了的,干啥都不容易,可是总比种地强,大玉有本事,是你们的福气。”肖玉奶奶。
“老二。”
“爹。”
“这两天也没什么事儿了,你进趟城,看看你妹妹,你娘攒了点鸡蛋,你给拿去。”
“行,我那儿也给准备了点东西,正好一块儿堆送去。”
“唉,谁成想城里现在吃的东西都要票,还不如村里呢!”肖玉奶奶。
“娘,城里有城里的好处,布票,棉花票至少比咱们好弄。”肖玉大伯。
“我还是觉得村里好。”
第22章二姐
假期到了,学校帮同学们买了车票。
宿舍里没有和肖玉坐一趟车的,她收拾好东西,告别了舍友,去了火车站。
肖玉来到候车大厅,找到所坐列车的检票口,在附近找了个位置坐下,拿出本书,等着到时间登车。
赵以恒来到燕都铁道部大院,走到一栋楼房的二层,敲了敲门。
一个二十多的年轻女同志打开房门。
“二姐。”
赵以恒的二姐赵以柔惊喜到:“放假了?进来,正好,我这儿正做饭呢。”
她带着围裙,说着走进厨房,随手扒拉两下锅里的炒白菜,朝着外面的赵以恒高声道:“桌上有热水,自己倒点喝。”
“我姐夫呢?礼拜天也不在家?”赵以恒把行李放在客厅,跟进了厨房。
“工会有事,去单位了,中午不回来。你是今天的车吗?”
“是。”
“几点发车?”
“还是那趟车,六点多。”
“什么座,用给你找张卧铺吗?”
“不用,来回来去的,习惯了。你今年回家吗?”
“不回了,你帮我给咱爸咱妈带点东西,这几天我婆婆身体有点不合适,我得常过去看看,搭把手。”
“怎么了?我用不用去看一眼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