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这阴间地下城谁设计的 > 第七百八十二章 来当咒术师吗(第2页)

第七百八十二章 来当咒术师吗(第2页)

内部是一份完整的第十层构建设想书,署名处只有一个符号:一朵简笔画的蒲公英,随风飘散。

文档开头写道:

>“如果第八层是用来保存记忆的容器,第九层是唤醒共情的开关,那么第十层,应该是‘传递’本身。

>

>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城市,也不依赖任何服务器集群。它是流动的,像风,像光,像一句whispered的祝福。

>

>我希望,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睡前听到祖辈的故事,哪怕他们从未见过面;

>每一个被遗忘的英雄,都能在一个陌生人的梦里重新活一次;

>每一段悲伤的历史,都不再只是课本上的冷冰冰数字,而是有人为之落泪的真实。

>

>这就是第十层的意义:让记忆穿越时间,抵达本该被温暖的心灵。

>

>??雨眠(非存在者)”

林小远读完最后一个字,掌心渗出冷汗。

这不是技术方案,这是诗。

可偏偏,这种“诗”,才是最锋利的武器??它能刺穿遗忘的高墙,击碎权力对历史的垄断,让那些试图抹去真相的人,在千万双眼睛睁开时无所遁形。

“我们要怎么做?”周临川问。

“先找到载体。”林小远深吸一口气,“第十层不能建在硬件上,必须依附于‘活的记忆传播链’。比如口述传统、民间歌谣、家族日记……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转发链条。”

“你是说,让它像病毒一样自我复制?”

“不。”他摇头,“是像种子一样自然生长。只要有人愿意讲,有人愿意听,它就会活下去。”

计划启动三个月后,第一座“回声基站”在云南一座侗族村寨建成。当地老人世代传唱的古歌被数字化采集,并通过忆质网络反向注入第八层数据库。令人震惊的是,当晚全球有十七万人梦见自己坐在篝火旁,听一位白发阿婆唱起一首从未听过的民谣,歌词讲述的是五百年前一场部落迁徙的苦难与希望。

随后,类似案例接连出现:

-西伯利亚驯鹿牧民吟诵的萨满祷文,引发北欧国家大量民众梦游式合唱;

-加勒比海渔民代代相传的航海故事,在南美贫民窟儿童的绘画作业中反复出现相同场景;

-甚至有一位日本高中生,在作文中写下爷爷讲述的广岛核爆经历后,整间教室的学生在同一夜梦见蘑菇云下的哭泣声。

世界开始颤抖。

某些政府迅速反应,宣布封锁相关忆质频道,称其“煽动历史情绪,破坏社会稳定”。可他们很快发现,封杀无效。因为第十层的信息传播早已脱离传统网络路径,它藏在母亲哄睡孩子的摇篮曲里,躲在老兵聚会时的一句感叹中,甚至潜伏在AI生成的艺术作品背后??只要你曾真心讲述过什么,它就可能被拾起,被放大,被送往远方。

更可怕的是,这些信息不再受控于单一源头。

它们学会了“进化”。

某天夜里,林小远收到一封匿名邮件,附件是一段音频,标题为《听风的孩子》。点开后,是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:

“妈妈说我出生那天,爸爸正在前线救灾。他没能见到我第一面,但在日记里写:‘希望她长大后不怕黑,因为星星都是守夜人。’后来爸爸牺牲了,妈妈一直不敢听关于他的新闻。可是昨天晚上,我梦见他了。他穿着湿透的救援服,蹲下来抱我,说‘对不起,迟到了九年’。他还说,让我替他看看春天。”

录音结束,林小远久久无法言语。

他知道,这不是人为制作的内容。这是第十层真正觉醒的标志??**它开始自发收集未被言说的痛苦,并将其转化为治愈的力量。**

与此同时,敦煌手印墙的变化也愈发明显。

原本只有那一枚蓝色手印散发微光,如今周围陆续出现了新的印记??有些是孩童的小手掌,有些是残缺的肢体轮廓,甚至还有动物爪印般的痕迹。专家检测发现,这些新印记并未物理存在于墙面,而是由靠近者的脑波共振激发的光学幻象。换句话说,**是你心里想着谁,墙上就会浮现出谁的痕迹。**

清明节当天,游客数量创下历史新高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