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有诡 > 396开张11(第1页)

396开张11(第1页)

履足诡仙道之后,人身多少会出现一些迥异于常人的状况,会散发出一种与诡类似的气质。

毕竟诡仙道第一境,便是要吸引阴气,摧灭内六阴,彻开外三阴。

哪怕是周昌从前,也在踏入此道修行以后,流露出一。。。

暴雨过后,山色如洗。晨光初透云层,洒在北村的青瓦白墙上,屋檐滴水声清脆入耳,像是天地吐纳之后的余韵。桃林深处雾气未散,湿漉漉的花瓣贴着泥土,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甜香。守心钟悬于忆亭梁上,表面凝着细密水珠,仿佛昨夜那场震动人心的共鸣仍在它体内缓缓回荡。

闻忆早起焚香,将昨夜新收的几页残纸铺在案上。其中一张是用炭笔草草写就,字迹歪斜,写着:“吾母姓柳,名婉儿,生于永宁七年,卒于战乱之岁。”另一页则是一幅孩童涂鸦,画着一个女人抱着婴儿站在门前,下方歪歪扭扭地写着“阿娘回来”四个字。她轻轻抚过这些纸页,指尖微颤。

“又有人想起了。”她低语。

门外脚步轻响,柳婉儿走了进来??如今已是铭学院最年轻的史官,也是第一位执掌《灯火录》续编之人。她年方二十,眉目清秀,眼神坚定,手中捧着一卷竹简。

“先生,昨夜子时,南方三百里外的古渡口,有渔人捞起一块石碑碎片,上面刻着‘李氏’二字与一段族训。他本欲丢弃,可当晚梦见一位老妇坐在船头织布,唤他‘孙儿’。今晨便亲自送来。”柳婉儿将竹简放下,“他还说,近来每到月圆之夜,江面总有歌声飘来,听不清词句,只觉悲切动人。”

闻忆点头,目光落在竹简上那模糊的刻痕,忽然轻笑:“你可知为何你叫柳婉儿?”

少女怔住:“您曾说过,是我亡母托梦所取之名……可我从未见过她。”

“不错。”闻忆缓缓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桃林尽头升起的薄阳,“但这个名字,并非凭空而来。百年前,有个女子也叫柳婉儿,她是第一个敢闯忘务司总堂的人。她带着半卷族谱,跪在门前三日,只为求一个名字入档。后来她被拖走,再无音讯。可就在她消失前一夜,她在牢中写下一句话:‘若将来有人为我立传,请写我名??柳婉儿,父讳文远,母姓陈。’”

柳婉儿呼吸一滞。

“我们不知道她是否活着走出那座黑楼,但我们知道,她的名字活了下来。”闻忆转过身,眼中泛光,“而你,是你自己选择了这条路。不是命运安排,是你听见了她的呼唤。”

少女久久不语,终是双膝跪地,声音哽咽:“弟子愿承此名,亦承此责。”

闻忆扶起她,轻声道:“名字一旦被记住,就不会真正死去。你们之间的血脉或许断绝,但记忆的河流,从不会干涸。”

正说话间,外头传来喧哗声。一名少年飞奔而来,满脸激动:“长老!桃井出水了!自断流三十年,今日清晨突然涌泉不止,水质清澈甘甜,还……还有香气!”

众人惊疑,齐赴后山。只见那口枯竭多年的古井果然喷涌如注,泉水汩汩而出,顺着沟渠流入村中。更奇的是,水中竟浮着点点微光,似萤火,却又不散,随水流蜿蜒前行,最终汇入忆亭下的小池。

林照虽已长眠,但他的习惯仍被延续??每日清晨,必有人代他在池边诵读一段《灯火录》。今日轮到一名盲童,孩子声音稚嫩,却一字一句清晰无比:

>“第七卷?终章:

>灯非为照旧路,乃为开新途。

>名非为祭亡魂,实为醒生者。

>忘者如尘,记者如星。

>星火不灭,则长夜终尽。”

话音落下,池中光芒骤然汇聚,竟在水面映出一行虚影文字:

**“井底有根,连通忆泉。”**

众人倒吸一口冷气。

闻忆闭目静思片刻,忽而睁眼:“掘井。”

长老们犹豫:“此井早已被视为废墟,且传说下通阴冥,动之恐引灾祸……”

“灾祸?”闻忆冷笑,“最大的灾祸,是让真相继续埋在土里。林照当年触钟觉醒,靠的不是安稳度日,而是敢于掀开腐土,直视血肉。今日既然天示异象,我们岂能退缩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