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迷阁

书迷阁>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> 第197章 重建小雷音寺(第1页)

第197章 重建小雷音寺(第1页)

“得嘞!”

看着平平无奇的铁棒,雷公电母没有半分迟疑,身形转瞬消失在云头,逃也似的回了天庭雷部。

拨云见日,浪浪山上空再次晴朗。

天庭是讲道理的,但从某种程度上说,有一部分道理就在孙。。。

夜色如墨,浸透了浪浪山的每一道沟壑。山风穿林而过,带着潮湿的土腥与腐叶的气息,却在某一瞬忽然凝滞。金蟾子盘坐于断崖边缘,背对深渊,面前一盏残破铜灯摇曳着幽绿火焰。那火不燃物,只照心神,映得他半张脸明、半张脸暗。

五十年了。

自那一日被逐出天庭,封印修为,贬入凡尘,他便在这浪浪山中蛰伏至今。昔日金光万丈的“律音司主”,如今不过是个披发跣足、形如野人的老道。可唯有他自己知道,体内那缕残魂始终未灭??那是他从律源碑中窃取的一线真识,藏于舌根之下,以血为养,以怨为薪。

“他们以为言语能破律,以为记忆可逆命。”金蟾子低语,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,“可言语本就是枷锁,记忆才是牢笼。”

他抬手轻抚铜灯,指尖划过灯壁刻痕:一道、两道、七十三道。每一划,都代表一个被抹去的名字。那些曾在他主持下“净化”的说书人、诗人、史官,他们的声音早已湮灭,连轮回都不配入。但他记得。他必须记得,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。

忽然,灯焰猛地一跳,由绿转紫。

金蟾子瞳孔骤缩。这不是预兆,是回应??有人正在用《未录志》的力量触碰“认知中枢”的边界。许仕林做到了,竟真的唤醒了沉睡的愿力网络。更可怕的是,东华将军石像吐出的那句密语:“钥匙不在碑中,在人心。”这八个字如同利锥,刺穿了他五十年来构筑的信念高塔。

若人心即钥匙……那他所守护的一切,岂非早已崩塌?

“不可能!”他猛然拍地,掌下岩石裂成蛛网,“律蚀乃天地秩序之基,无它,则万象失序!百姓若皆敢言,朝纲何存?天规何立?这世间,本就不该有‘真相’二字!”

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一声清脆铃响。

金蟾子霍然回首。只见雾霭之中,一名白衣少女缓步而来,赤足踏莲,额心金纹微闪。阿篱来了。她身后并无随从,也未带兵刃,仿佛只是闲庭信步,走入一场久约。

“你终于现身了。”阿篱停在三丈之外,目光平静如深潭,“我知道你会来浪浪山。这里是律蚀最初落地之处,也是你当年亲手埋下第一块‘静默符’的地方。”

金蟾子冷笑:“你也配谈‘律蚀’?你可知若非我等维持认知界限,此界早已因过度觉醒而自我撕裂?你们所谓的自由,不过是混沌的前奏!”

“所以你就替天决定谁该说,谁该死?”阿篱轻轻摇头,“你说维持秩序,实则恐惧失控。你怕的不是混乱,是你自己也会听见那些不该听的声音。”

她缓缓抬起右手,掌心浮现出一枚晶莹莲瓣,其上镌刻细小文字,正是《未录志》中一段已被焚毁的记载:

>“永昌七年冬,律音司主金蟾子亲赴江南,令三百学子饮‘忘川汤’,而后焚其诗稿,筑‘缄口台’以镇文脉。当夜雷雨交加,天现赤虹,持续三日不散。”

金蟾子脸色骤变。

这段记录,明明已在当年彻底销毁,连魂印都被炼化成灰。为何还能重现?

“因为你忘了。”阿篱轻声道,“你压制别人记忆,却无法抹去天地本身的记忆。山记得,水记得,风记得。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读,这些事就会一次次复活。”

铜灯剧烈晃动,焰光几近熄灭。

金蟾子怒极反笑:“好啊……好一个‘人心为钥’。那今日我就让你看看,人心有多脆弱!”

他猛然咬破舌尖,一口精血喷在铜灯之上。刹那间,紫焰冲天而起,化作一张巨口,将整片夜空吞噬。无数虚影从中涌出:有跪地求饶的书生,有怀抱幼儿跳井的母亲,有被铁链贯穿喉骨仍试图发声的老者……他们全都无声呐喊,眼中流出血泪。

这是“悔音阵”??以千万受刑者的临终执念织成的精神牢狱,一旦陷入,便会亲眼目睹自己最深的愧疚与恐惧,直至心智崩溃。

阿篱身形微晃,额心血珠滚落。但她没有后退,反而向前一步,足下金莲怒放,九瓣齐开,散发出柔和却不可抗拒的光芒。

“你用痛苦禁锢他人,却不知痛苦也能成为火炬。”她闭目低吟,《断碑行》的旋律自她唇间流淌而出,虽无乐器伴奏,却与许仕林当日引动的箫声遥相呼应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